【貴州交通建設提速 助推農業“提質增效”】“20元一公斤的精品豌豆尖,通過高速公路運抵貴陽龍洞堡機場,再轉運至香港。”貴州龍里縣甲擺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志國對這樣的價格,過去他想都不敢想。
“20元一公斤的精品豌豆尖,通過高速公路運抵貴陽龍洞堡機場,再轉運至香港。”貴州龍里縣甲擺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志國對這樣的價格,過去他想都不敢想。
龍里縣是31日貴州宣布實現“縣縣通高速”中距離省會貴陽車程最短的縣,僅20余公里10多分鐘車程。“在通高速之前,從龍里走省道去貴陽起碼要兩三個小時。”劉志國說,他2011年拉了一車生蔥去貴陽的批發市場,因為路上耽擱,本來能賣8元一公斤的,結果只賣到一半的價錢。
眼下,龍里縣有貴新、貴都兩條高速公路,快捷物流通道的形成打開了高效生態農業的市場空間。僅甲擺村的蔬菜種植就由5年前的1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畝,產品銷往貴陽、廣州和港澳等地,供不應求。
同樣依托高速公路,位于黔北的湄潭縣謀求茶產業擴容提質,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58萬畝,投產茶園畝產值近6300元,茶業綜合效益躍居全國茶業百強縣第二位。縣境內的“中國茶海”總面積約4.6萬畝,是全國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茶園,當地“茶旅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
“依托茶葉,全縣有40萬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湄潭縣縣長李勰說,杭瑞、銀百高速在湄潭呈東西、南北交匯之勢,今后不只是茶葉種植,茶產品深加工和茶文化觀光體驗前景都很廣闊。
交通建設提速推動了貴州農業“提質增效”。昔日山高路遠的貴州正依托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生態畜牧、冷涼蔬菜、茶葉、馬鈴薯、中藥材、特色食糧、精品果等特色產業應有盡有,烏蒙山區、武陵山區深處的優質農產品兩天就可運抵東部沿海城市。
貴州省發改委副主任陳熵說,“十三五”期間,貴州將加強交通延伸性建設,加大連接高速公路的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的改造建設力度,用通暢的“毛細血管”網把高速公路“主動脈”的快捷性傳遞到城市和鄉村的各個角落,讓廣大群眾共享交通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