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連中糧“施政綱領”出水】中糧集團新任董事長趙雙連要怎么管這家跨國糧商,一些初步的思路已經浮出水面。
中糧集團新任董事長趙雙連要怎么管這家跨國糧商,一些初步的思路已經浮出水面。
趙雙連在最新發布的《中糧,你好》的一文中表示:“從一個執行政策為主導的國有企業轉換到完全市場化的外向型、多元化的國有企業,我深感責任重大,有壓力、也有動力,更有決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與旭波同志和班子其他同志密切協作,在中糧廣大干部的支持下,在廣大員工的努力下,認真履行職責,繼續鞏固和發揚中糧文化,繼續鞏固和發揚企業的發展戰略,繼續鞏固和發揚已經成型的運作策略,按照中央工作會議的要求,在重視全產業鏈整合的同時,調結構、轉方式,瞄準國際先進企業、優秀品牌、強化營銷、精細管理,以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為國家做貢獻,為客戶多創利,為員工謀福利。我想,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把中糧的事業做得更好。”
全文約300字,筆者認為,上述信息透露出趙雙連履新后的第一要務或許是“提質增效”。
趙雙連明確將中糧定義為完全市場化的企業,但是中糧市場化的效果差強人意。中糧完全市場化的業務,相當一部分放在于香港上市的中國食品(00506.HK),包括廚房食品(以小包裝食用油為主)、酒品類、休閑食品(以巧克力為主).
2014財年,酒品類和休閑食品分別虧損約1.2億港元和1.6億港元。
2013財年,除了酒品類和休閑食品虧損外,廚房食品也虧損約1.5億港元。
2015年上半年,情勢較2013、2014年有所好轉,除了休閑食品還無法盈利外,其他業務沒有出現虧損。
財報看下來,中糧集團最有把握的贏利點,在完全市場競爭的領域,一個是飲料,由中糧與可口可樂合資生產,這塊業務超級穩定,沒有大起大落;另一塊更重要的來源,其實與政策性業務息息相關。
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3月末,中糧集團營業外收入分別為15.89億元、14.71億元、52.64億元和7.63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重較高,主要為政府補助收入。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3月末,政府補助收入分別為13.48億元、10.68億元、39.43億元和6.50億元。
從上述指標來說,中糧遠沒有實現“完全市場化的外向型、多元化的國有企業”目標,這樣就不難理解趙雙連說“我深感責任重大,有壓力、也有動力”。
趙雙連在中糧要做成一番事業,需要一支團隊,他提到了中糧現任總裁于旭波和班子其他同志。
和寧高寧一樣,趙雙連也是“空降兵”。筆者認為,現在中糧內部的“山頭”,要比寧高寧2004年底履新時,數量更多。2004年到2015年,四家“中字頭”的央企并入中糧集團,分別是中國土畜、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中糧與趙雙連任職的中儲糧不同,企業管理“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有過之而無不及。截至2015年3月末,集團擁有在職員工約9.39萬人,其中還有全球四大糧商之一ADM集團的高級副總裁Matt Jansen這樣的高管。
新中糧人和老中糧人如何水乳交融,考驗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