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年產值約一千萬元、年產量近七百萬個、出口歐洲十多個國家……在地處關中平原腹地的陜西武功縣,一個個打火機從這里走出國門,“撬開”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武功縣隸屬陜西省咸陽市,置縣史長達2300多年。當地歷史人文資源豐厚,從產業結構來看,屬于農業大縣。
在外務工數年,張利霞于2012年返鄉創業,主營塑料電子打火機的生產。據了解,該公司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900多平方米,職工百余人。擁有全自動注塑機、半自動充氣裝機、全自動充氣機、全自動焊接機等先進的生產裝備。
圖為員工正在進行產品包裝。 張遠 攝“打火機雖小,卻有著嚴格的國際生產標準。”據張利霞介紹,其公司生產的打火機成品出廠前經過高溫試驗、跌落試驗、壓力試驗等多達11次檢驗,可確保每一只打火機都符合相應標準。隨著客源地增多、訂單量逐年增加,張利霞也在不斷研究生產新機型的打火機,保證產品的更新迭代。
“這份工作內容雖然略有難度,卻并不復雜。我身有殘疾走路不便,但這里離家近、收入穩定,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就業機會。”現年45歲的鄭芳霞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特殊員工數量在該公司占比20%,特殊情況下,公司也會將零件配送至員工家中加工,部分員工即可在家“接單”工作。
“作為我們鄉鎮目前唯一的創外匯企業,它填補了當地縣域經濟的一個空白。同時,這家企業靈活的就業機制也為當地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在鄉村振興方面做出了不小貢獻。”武功縣長寧鎮鎮長胡春玲表示。
圖為員工正在操作相關儀器。 張遠 攝近年來,武功縣立足產業規模、現有優勢、發展潛力等因素,堅持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并重,提出了打造先進裝備制造、食品工業、電子商務、循環經濟為主的“四個百億”產業集群的思路。
同時,該縣采取降低稅收、提供貸款、加大獎補等方式,“一對一”“人盯人”對接縣內用工企業和務工勞力,引導縣內企業成為吸納及培訓勞動力就業的主體,讓“訂單培訓+定向就業”成為勞動力穩定就業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武功縣加快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在完善電商服務體系、打造電商集聚區、培育龍頭企業、穩定電商供應鏈和擴大網絡銷售規模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21年,全縣網絡零售額實現50.59億元,帶動人均增收1149.77元。
“我也想轉變思路,珍惜家鄉發展機會與政府的支持,不僅繼續‘耕耘’出口,也要開拓電商之路,跟上市場的風向與需求。”張利霞對“打火機”的規劃并非繼續“一枝獨秀”下去,未來,她希望借助家鄉的優勢產業合作共贏,也期待能為鄉親們創造更多“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