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到202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日前,天津市市長張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未來五年,天津將深入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大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帶動全市工業“底盤”做大做優做強。
天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左右,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6%左右。
報告強調,天津未來五年將集中力量實施“十項行動”。其中,“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赫然在列。
“實體經濟是經濟命脈所系,制造業更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天津市人大代表、靜海區委副書記、區長曲海富說,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定位之一就是先進制造研發基地。靜海區作為制造業強區,起步較早、基礎雄厚,目前規上企業達到936家。接下來將繼續發揮資源稟賦,夯實制造業根基,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通過科技賦能,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延伸重點產業鏈,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規模。
張工表示,五年來,制造業立市戰略深入實施,以智能科技為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重點,以裝備制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為支撐的“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鏈攻堅戰成效顯著,12條重點產業鏈帶動作用持續顯現,自主可控的信創產業鏈初步形成。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左右,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6%左右。
天津市人大代表、北辰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暉 周亞強 攝天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后五年,“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加快實現,制造強市、科技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數字城市建設成效凸顯。經濟總量力爭達到2萬億元左右,制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25%、12%,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去年我們自加壓力,創造性實施“制造業強區高質量倍增行動”,通過深入實施‘五大工程’,到‘十四五’末,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技術產業產值、‘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數量、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規上工業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占比五項關鍵指標翻番倍增,高端裝備制造、現代醫藥、新能源和信創四大產業實現‘鏈上倍增’。”天津市人大代表、北辰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暉說,北辰區這項倍增行動效果明顯,今年將把這項行動作為落實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的北辰“施工圖”,下大氣力做好項目引育、補鏈延鏈、科技創新等文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區。
根據天津《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將“聚焦深入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著力提高現代工業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建立“鏈長十鏈主”雙牽引機制,培育一批具有牽引帶動作用的鏈主企業。同時深入實施智能制造賦能、綠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業級和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引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平臺企業,新培育1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累計建成5G基站6萬個,推進全域示范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