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松花江畔到雪域高原,從中老鐵路到印尼雅萬高鐵,中國國家名片“復興號”正向更高時速邁進。列車的“心臟”——牽引傳動系統,由全國政協委員、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及其團隊研發。
自大學畢業后加入中車株洲所,30多年來,馮江華專注研究列車的“心臟”和“大腦”。他帶領團隊率先攻克“復興號”高速牽引與控制系統關鍵技術,構建和形成了中國高鐵關鍵技術的創新生態和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實現規模化應用并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2年8月,中國出口的首列高速動車組——印尼雅萬高速動車組成功下線。列車全線采用中國的標準體系,實現“中國高鐵走出去”全產業鏈輸出的歷史性突破。
“不僅我們研制、生產的部件和系統得到應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主的高速列車中國標準體系,使我們具備了體系化、關鍵技術自主化的能力。”馮江華說,標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實現更大作為。
作為新任全國政協委員,馮江華關注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話題。
馮江華認為,要實現制造強國目標,不僅需要自身在某一個關鍵技術點上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以及產業每個環節的各個方面協同發展。
“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智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馮江華深知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他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目前,某些高端制造領域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制造業發展要求不適應;數智背景下新興職業缺少成才“路線圖”;先進技能成長平臺需要轉型升級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制造業轉型發展的瓶頸。
對此馮江華建議,從系統頂層設計,探索智能制造產業升級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化,從制造、智能、核心素養等維度描繪產業工人畫像;面向產業發展,加快新興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加強重點領域、關鍵領域的學科專業布局;深化多方合作,構建高效的人才培育平臺,加快數智制造背景下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