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當前,中小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數字化轉型既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也是痛點難點。”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陳玉玲近日談及“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時表示。
中小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的問題和矛盾目前較為突出,直接影響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成效。”陳玉玲表示。為此,她建議,探索建立全國性、區域性的民營企業數據運用公共服務體系。支持一批服務商面向中小企業差異化需求,能夠針對運營管理中的痛點和短板,提供低成本、高賦能、實用性強的解決工具和方案。
陳玉玲表示,鼓勵專業服務商與中小企業以契約形式約定數字化轉型目標,中小企業以轉型后的收益支付專業服務商前期投入和合理利潤,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成本。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開放數據資源,提升上下游協同效率,帶動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盡快出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
據統計,2022年中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2.38萬戶,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經營收入超過80萬億元人民幣。
陳玉玲說,2022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前者作為“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評價指標“數字化水平”的評價依據,為企業開展自我診斷、找準問題提供了工具參考。后者為企業找準轉型方向、明確轉型路徑,提供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指導。
中國官方表示,中小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中小企業大部分還是民營企業,對改善民生、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力量。
陳玉玲建議,組織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和中小企業聯合打造一批可用性強的數字化轉型示范案例,增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積極培育“民營實體經濟+數字服務經濟”全新增長點。同時,在推進上下游企業數字化過程中加強對中小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