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為糧損測試驗證平臺。 張怡瀟 攝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任偉軍介紹,河南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全省規模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有200余家,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左右。當前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制造業、農業等社會各領域廣泛滲透,對農機裝備的綠色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圖為中國一拖研發的無人駕駛拖拉機?!№n章云 攝記者在現場看到,各種外形炫酷、功能多樣的智慧農機是此次展會的一大看點。其中,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發布的我國首個機械化糧損測試驗證平臺,以及50馬力輪邊/輪轂電機電動拖拉機兩款新產品尤為引人關注。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總經理王云飛介紹,本次發布的糧損測試驗證平臺實現了我國糧損檢測從人工到機械化、自動化的轉變,填補了國內空白。
該平臺可實現收割機排出物自動收集、分類、喂入、清選、分離、脫粒及稱重全程機械化,糧食損失數據無線回傳,為收獲機收獲過程中糧食損失測定和分析提供可靠支撐。檢測范圍可覆蓋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多種主糧作物收獲機械。
在展覽現場,擁有銀色外殼、炫酷造型的50馬力輪邊/輪轂電機電動拖拉機吸引了眾多觀眾,通過遠程操作,該無人駕駛拖拉機靈巧地做出原地轉向、掉頭等動作。
圖為觀眾圍觀免耕播種機?!№n章云 攝“這是我們與江蘇大學聯合研制的又一款新一代純電動無人駕駛拖拉機?!蓖踉骑w介紹,該拖拉機采用靈活的分布式四輪驅動系統,根據作業場景需求,可選裝輪邊電機或輪轂電機,實現了輪轂電機在農機領域的首次應用。
除此之外,在展會現場,中國一拖、中聯農機等研發的無人駕駛拖拉機也予以展示。
“我們合作社承包了5000畝耕地,主要種植冬小麥和玉米,我期待在展會上采購10臺更加智能的玉米播種機。”來自河南鄧州的誠糧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培恒告訴記者,他最需要的就是智慧、節能、高效的農機,來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表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率已達到80%以上,在實現種植業機械化的同時,農業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轉型升級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