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數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多位專家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上表示,看好數字化發展趨勢。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經驗尤其受到關注。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論壇上指出,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因其非稀缺、非競爭性、規模收益遞增等典型特征,對其他生產要素產生了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運行機制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拓展了新空間、增添了新動能。
“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推動各國進步的良方。”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亦看好數據帶來的強勁動力。他指出,數字化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世界繁榮、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途徑。但與此同時,挖掘數據價值、推動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強各方合作,私營部門和全社會都應積極參與進來,“這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
如何讓數字化大潮產生的海量數據物盡其用,是開放數據觀察組織常務董事沙達·巴迪的關切。“怎樣用好數據、獲取數據價值,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她呼吁大家關注全世界范圍內的數字能力建設問題,尤其要進一步提升用戶使用數據的能力。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本屆論壇專門安排了約2000平方米的展覽展示,充分展示數字化創新的最新成果、大數據在中國統計中的應用,以及論壇主辦地浙江和杭州的數字化轉型成功實踐。
“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治理、用數據創新,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將數據轉化為知識。”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舉例說,該實驗室研發的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利用智能計算技術解決了醫療數據“不能用”“不敢用”“不會用”的問題,在原始數據不離開醫院的前提下,實現杭州、南京、合肥等地的多家三甲醫院數據分析結果共享,將沉睡在醫療機構中的海量臨床數據“激活”,挖掘出潛在疾病信息。
物流這個看似傳統的行業也受益于數字化轉型。順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潭仁介紹,有了大數據的“加持”,該公司系統可以結合快遞小哥的個人意愿、勞動時間和強度、工作場景等因素進行智能排班。這種數字化應用不僅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也有助于改善用戶體驗。
對于中國各領域豐富的數字化創新與轉型經驗,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司司長斯特芬·施萬斯特頗為贊賞。他向記者表示,在中國人們可以發現許多數據領域的解決方案,這正是本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落戶于此的原因。希望此次論壇將中國的成功經驗傳遞下去,讓其他國家也從中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