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馬圣馬丁教堂—圣鼎科爾馬
導語:濱水旅游小鎮不同于一般小城鎮,具有自身的鮮明特征。濱水旅游特色小鎮以江河湖海優質的濱水旅游資源為核心;以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商業為依托;以水上運動、游艇帆船、休閑垂釣、濱水房車露營、水上飛機等濱水休閑產品為特色;以濱水休閑產業為產業支撐來主導城鎮發展,具備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夠吸引一定規模數量的旅游者進行旅游度假活動的特色小鎮。
濱水旅游特色小鎮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要擁有優質的濱水旅游資源,同時,這種旅游資源可以滿足旅游者濱水休閑旅游活動的需要;二是要擁有各種與濱水旅游資源性質相適應的地面旅游度假設施和交通條件,旅游度假者可以借助這些設施從不同的地區順利地到達旅游度假地并利用這些設施在該地停留;三是該地區具有一定的旅游需求流量。可見,濱水旅游特色小鎮是一種集濱水旅游資源、濱水休閑產品、旅游度假設施、旅游交通和市場需求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歐洲地區,有許多知名的濱水旅游小鎮值得我們研究,其成功的經驗雖然有些不可復制,但可以給與我們某些啟發和借鑒。筆者通過對世界著名濱水旅游小鎮案例的解析,總結不同小鎮的特色和發展歷程,以國際化視野看中國濱水旅游小鎮的發展前景和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推進我國濱水旅游小鎮健康發展。
一、科爾馬小鎮概述
法國東北部阿爾薩斯鄰近德國的科爾馬小鎮,位于萊茵河支流伊爾河以西,孚日山以東,地處平原,科爾馬因其境內浪漫的運河和花船而得名,是法國最浪漫的地區之一。科爾馬雖然冠名為小鎮,但它卻是上萊茵省的首府。法德混血的科爾馬,不但是法國六大最美的小鎮,還入選了世界十大魅力小鎮。
因為地理與歷史的原因,科爾馬與斯特拉堡一樣,也是在法德兩國之間反復爭奪,易手達17次之多,最后才歸屬法國,由于長期接受法德兩種文化的熏陶,科爾馬兼有法國的容貌、德國的骨架、嚴謹與浪漫相結合的別樣風情。以小河鮮花和木筋房為代表的景觀,被譽為“法國威尼斯”,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阿爾薩斯浪漫情懷。
很多人都知道矗立在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自由女神象征美國精神,也知道它是美國獨立100周年的時候,由法國贈送給美國的,但它的故鄉在科爾馬就鮮為人知了。自由女神之父巴特爾迪出生在科爾馬,以其熱戀的女朋友、后來的妻子為模特,創作出自由女神像,使其成為自由民主的象征。
科爾馬地緊鄰德國,所以整個城市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法國的色彩柔美與德國的結構實用性。小鎮建筑以木質建筑為主,保留著16世紀的木筋屋,這是一種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房屋架構,色彩斑斕的外墻賦予了這個小鎮活力,小鎮的諸多建筑也被列入文化遺產保護清單。
科爾馬鎮內是一個由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廣場組成的廣闊步行區,廣場之間的道路穿插著圣馬丁教堂, 人頭屋等等歷史名勝。小橋流水,幽幽窄巷,任由平底船輕輕滑過。科爾馬仍然保留著16世紀的建筑風格的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頂,獨特的設計,每棟皆具個人品味。一座座木屋,使小城充滿著濃郁的阿爾薩斯風情。可以說科爾馬是阿爾薩斯的縮影,它有過輝煌的歷史,城市充滿文化氣息,懂得保存及發揮古老的建筑遺產,同時亦能給人友善熱情的感覺。
穿行漫步在科爾馬小鎮鋪滿鵝卵石的街巷中,感受科爾馬古老的歷史與浪漫的情懷,一間間色彩各異的木筋屋,無論是咖啡廊還是精品店,小巧而精致,停步在橋上看各種顏色的木筋屋倒影在平靜的河面水中,盛開的鮮花點綴房屋的每扇窗臺,看穿梭往來的小船靜靜滑過綠蔭水巷,輕輕抖動的河面,氤氳成一幅動靜相宜的水彩風景畫,讓人賞心悅目。
而乘小船游覽科爾馬則是另一種濱水休閑體驗和享受,幽長的水巷一片靜謐,綠樹濃蔭遮天敝日,水波輕輕蕩漾,就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小船鉆過一個個橋洞,兩岸風光讓人目不暇接,那一間間五彩繽紛如同積木搭建的彩色木筋屋,散發著歷史的韻味和童話故事的色彩,河岸上的人們被游船上的人攝入鏡頭,而游船上的人也成了別人的一道風景。
得益于地理優勢以及適宜的溫度,阿爾薩斯大區是法國主要的白葡萄酒產地,其中,科爾馬是阿爾薩斯葡萄酒業的中心,是法國干白葡萄酒的重要產區。美麗的自然風光、神秘的釀酒工藝、以及個性迥異的葡萄樹,相映成趣。每年9月是為期兩周最負盛名的科爾馬酒節。每年舉辦的阿爾薩斯葡萄酒博覽會都會接待370多家參展商,吸引20多萬參觀者。
阿爾薩斯大區以其濃郁的圣誕氛圍而聞名,科爾馬也不例外,就連運河上也充滿了圣誕氣氛。這里的圣誕集市于每年十一至十二月舉行,燈光絢麗璀璨,圣誕期間還會建起臨時的室外溜冰場,老城區的每個角落都布滿了圣誕裝飾。
二、科爾馬小鎮案例解析
1、科爾馬小鎮以運河水系和獨特建筑彰顯其獨特魅力
談及特色小鎮,國內多指旅游小鎮,而旅游小鎮似乎必與山、水相伴。有山有水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做出“特”,小鎮對水系的依賴又尤其緊密。中國的特色小鎮,往往興于水畔。
水鎮發于江南,國內最早的一批知名旅游古鎮都與“水”頗有淵源。麗江古城依賴發達的玉河水系,修建各式錯綜復雜的橋梁,在場景的空間變換中使得游客感覺如初探迷宮一般有趣;以打造原味江南漢族水鄉古鎮為目的烏鎮自古即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在太湖流域水系和京杭大運河的滋潤下,成為旅游古鎮的翹楚。基于烏鎮打造的北方古鎮“古北水鎮”,也不得不依賴鴛鴦湖水庫,成功打造成山水城結合的京郊旅游度假景區。
“水鎮”在全球都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相比于中國的水鎮,歐洲的“水鎮”有著更高的聲望。部分原因,也許是中國的旅游小鎮缺乏“度假”的屬性與基因。中國不缺“水鎮”。然而,同樣是“水鎮”,中國的小鎮似乎總難擺脫“觀光”的單一屬性。相比之下,歐洲的“水鎮”與“水城”已經能夠以綜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姿態,迎接全球游客。
科爾馬小鎮貴為世界十大魅力小鎮,名聲在外,但來往的人并不算多,鮮見中國如周莊等出名旅游景點的人山人海,除了小鎮地理環境、悠久歷史和深厚人文釀造出獨特的風情外,寧靜安逸的氛圍讓人感覺舒服美好,也許這就是小鎮的最大魅力。
2、科爾馬小鎮致力于打造一座富有藝術和文化氣息的小城鎮
科爾馬鎮內是一個由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廣場組成的廣闊步行區,廣場之間的道路穿插著圣馬丁教堂, 人頭屋等等歷史名勝。科爾馬仍然保留著16世紀的建筑風格的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頂,獨特的設計,每棟皆具個人品味。一座座木屋,使小城充滿著濃郁的阿爾薩斯風情。可以說科爾馬是阿爾薩斯的縮影,它有過輝煌的歷史,城市充滿文化氣息,懂得保存及發揮古老的建筑遺產,同時亦能給人友善熱情的感覺。
法國與德國的歷史融合文化、阿爾薩斯風情、獨特的城市風貌是科爾馬小鎮的根,體現在小鎮規劃建設的各個方面。相比之下,中國的小鎮文化足夠厚重,但只浸潤了這片土地的表層,沒有滲透到深處。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到了城鎮層面,居民對當地文化已經漠然,甚至近乎抵觸。地域文化已經極難在原住民群體中找到凝聚力和認同感,更談不上感染外地游客,使之產生共鳴。比如福建的客家文化,船政文化,媽祖文化,海絲文化,宗祠文化,個個如雷貫耳,但游客絕不會因為一種文化而到訪一座城。城市文化的吸引力,甚至不如一種美食或一個民宿。中國小鎮的開發,多在淺層面挖掘有限的文化點,小鎮的文化難以訴說和傳承,成為中國式小鎮發展的肘掣。
作者(金潮):中國濱水休閑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市場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市場學會濱水休閑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執行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