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美食十大排名_宕昌最全美食
【宕昌美食】沙灣“八大碗”
宕昌南部的沙灣鎮座落在白龍江江畔。這里民風淳樸、文化厚重。站在高崗遠望,最為壯觀的便是穿行在崇山峻嶺之間的蘭渝鐵路,南來北往的火車不時傳來隆隆的轟鳴之聲,正在修建的蘭海高速猶如一條長龍橫跨白龍江上,和田野村莊相互映襯,使美麗的沙灣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沙灣有多種民俗,代代相傳,經久不衰。而美食八大碗則最為有名……
人還是離不開吃。
地域不同吃法相異,鍋碗瓢盆,盤盞刀叉;燒燉煮蒸,煸炒燜烤,吃乃一等一的大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人總是要吃才能得以繁衍生息。
吃又分大吃、小吃。平素日常,小菜一碟,清面一碗,簡單、簡樸,是為小吃;嫁娶典祭,七葷八素,色香滿桌,高朋滿座,大碗肉大杯酒,是為大吃。
沙灣“八大碗”,便是大吃。
何為“八大碗”?“八仙桌”上八碗菜,是為“八大碗”。那又何為“八仙桌”?上席兩位太師椅,左右六位條凳,共八位,仙者賢,彰顯其重,是為“八仙”。那可開吃乎?還不行。“執客”未上酒,“相伙”未上菜,急不得。那何又為“執客”、“相伙”?“執客”乃執掌一桌之客者,長幼有序,親疏有別,吃有事由,喝有禮儀,豈可亂來?“相伙”跑堂,端酒端菜,上茶供水,聽候差遣。“八仙桌”坐八賢客,有“執客”在側“相伙”靜候,可開吃乎?還不行。
“執客”察客數已滿,惟上席尚空,見座有老者,“執客”邀二位入上座。老者相互謙讓,一老者說你是二姑夫,理當上座。另一老者說你是大姨夫,也應上座。“執客”察顏,表親姑為大,姨次之,邀姑夫右上座,姨夫左上座。何又要分左右,古以左為上,“執客”正面右為席坐者之左,此為“執客”必知之理。座次已定,席間卻有發話者:舅舅沒來,外甥來了。“執客”忙說“失誤,失誤”,表親舅比姑大,姑比姨大,舅右姑左是正確之座次。此時姨夫忙起身讓座,外甥說小輩拆壽了,不敢不敢,“委”你上座。“委”又何?委托、委讓之禮,名正則言順,言順則禮端,被“委”者方可安然入座。輩份大但年齡小,不便同年長者同座上席,便要“委”一輩份、年齡相當者上座。下座左右,靠上席者大小依理按輩分排,近上席大,末最小。
“執客”見座次已妥,便執壺敬酒,依已正面之右開始,左手執壺,右手做“請”狀;敬左座右手執壺,左手做“請”狀,是為“換手”表敬重,下座先右后左一理。茶七酒八,幾輪敬酒下來,“總管”(主家請德高望重主持總體事務者)見時間正好,便長聲一喊:“大廚房出菜,席座十桌!”相伙應聲:“便意!”手托“掌盤”(端碗盤專用工具,舊時多木制)入廚端菜。
“相伙”先端來五碗。那五碗?一曰大燉,選豬背膘肉,入鍋加料燉熟,切割大小均勻四方塊,碗底放蔭干豆角菜、蘿卜絲等墊碗菜,加高湯入籠屜蒸,;二曰片肉,亦選豬背膘肉,做法和大燉同;三曰酥肉,選上好五花肉,剁碎,白精面粉加雞蛋加碎肉和成不規則疙瘩狀,油榨至金黃,撈出切兩半,碗中加墊碗菜高湯蒸;四曰排骨,排骨切段炒香,碗中加墊碗菜高湯蒸。五曰旗花,豆腐均勻切方片,對角以刀劃線,汆油鍋榨透榨黃,碗中入小腸肥腸心肺小塊加墊碗菜高湯蒸。五碗菜各樣每碗八塊,人均一塊,上桌前,放蔥花,蒜瓣。
“執客”按東西南北中放好五碗大菜,是為“四柱一中央”,中央為大,放酥肉,東為首,放大燉,南為次,放片肉,西為再次,放旗花,北為末,放排骨,東南西北中應先肉后骨,暗合人體,分里外之意。可開吃乎?還不行。“總管”此時便又長喊:“請家主叩禮!”家主攜一家大小來至席前,全席在座客人齊起立,總管喊:“老中小姑舅一叩禮!”家主一等人跪地一叩。“親房友等一叩禮”, 家主一等人跪地再一叩。“四門親戚,叫到叫不到,齊之一叩禮!”家主一等人跪地再一叩。三跪叩罷,正式開席,“總管”再喊:“點心走著!”,“相伙”應:“便意!”,每席端來花卷饅頭,各席每位花卷一個饅頭一個。若喜事,開席為“立四柱”,從酥肉開始,,依次逐碗順著由“執客”調入席中央開筷;若為白事,吃為“倒四柱”,由西末排骨開始,“執客”調碗倒著開筷。
至此,才算正式開席,上座者拿起筷子:“來,大家趁熱動箸。”大家跟隨動筷,若上座不動筷,兩邊先行動筷,視為非常無禮之表現,缺乏家教,人所嗤笑。碗中食件,每人一塊,無有多余,若有不吃而有余,別人不能擅動,須由未吃者主動嫌讓至某位方可,被讓者或為關系最親者,或為利益最大者,不可亂讓。已動筷碗中墊碗菜,可隨意吃,湯也可隨意喝,不受限制。此五碗大菜間,少不得家主親等敬酒,少不得“執客”敬酒敬茶。“相伙”會意,敬酒敬茶時已端來余下三碗素菜,一為“丸子”,面團加鹽加蔥末揉和成小球,油榨至外脆而不焦。余二均為“白豆腐”,不做任何加工,切方片,以上均墊碗菜加高湯裝碗蒸。此三碗中間擺“丸子”,兩邊擺“白豆腐”,“丸子”八人共吃,“白豆腐”以上席為中界線,左邊吃左碗,右邊吃右碗,不可逾越。
八碗已畢,“執客”最后一輪敬酒,遵開始,左右有別,上下有序。忽聞外面炮聲連連,來客便知,是送客禮炮響了,便相互寒喧,各自散去。若事主家境好,便有“十全兩上”“十大碗”,在“八大碗”基礎上,喜事加雞肉、對角斜切榨豆腐,白事加羊肉、對角斜切榨豆腐。開席前增一開席菜,盤裝,五碗大菜間每位增米飯一碗,席末上一菜,盤裝,再加一湯。盤裝菜多為木耳豆芽,沒特別定制,湯多為雞蛋湯。
沙灣“八大碗”與其他“八大碗”因地域差異,葷素有別,各不相同,禮節繁簡不一,而大小吃之禮制,卻大致相同。小吃家常,隨心率性,濃淡多寡,全憑由已,節儉健康為主。唯大吃,乃禮儀之吃。中國自古禮儀之邦,大吃必有因,大吃必有禮,紅白兩事,除設席之禮,尚有更多禮節,孝義忠信,一應俱全,不與海吃海喝、粗野海啖相論。隨時代發展,沙灣“八大碗”宴席已退出舞臺,設席禮儀也多有遺改。今大吃之席置圓桌,隨先來后到自座,人浩浩聲攘攘,雖不減隆重,但席間筷子亂掄,時有杯翻箸掉,酒灑油濺,有失文雅。
圖:網 絡 文:黃小平
【作者簡介】
黃小平,宕昌縣沙灣鎮人,自由職業者。
來源:文化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