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豬圈溝民宿一晚多少錢_豬圈溝自然風景區落戶于平山縣營里鄉西北邊緣
樂居財經:林振興 張丹
拍攝:劉西常 莫少衡 東四 發自河北平山縣
小暑未至,風攜熱浪已撲面而來。地貌繁雜的河北平山縣在41度高溫下,散發著夏日獨有的魅力。時而綿延山巒,時而開闊平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平山縣2648平方公里的面積卻同時擁有平原、丘陵、低山、中山、亞高山五種地勢。
西依太行,東接平原的平山縣歷史悠久,既是古今文人吟詩作賦之所,又是革命人不屈奮斗之處,中國革命圣地——西柏坡就位居這里。
全身流淌著紅色血液的平山縣,帶著革命人的拼勁與不屈,在2018年9月終于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如今的平山縣在摸索的是如何走好脫貧之后的路。
7月5日,樂居財經訪談小組來到“中國老村長”系列對話第八站河北省平山縣,分別走進下東峪村、郝家洼村、邾坊村、棗洼村,見證奮斗在扶貧一線“老村長”的日常,傾聽他們扶貧背后的心路歷程。
地 點:下東峪村
老村長:閆廷鎖
年 齡:64歲
經過層層盤山道,樂居財經訪談小組來到了下東峪村閆廷鎖的家里,他招呼我們坐下后,便緊趕著處理手上的活兒。
1988年閆廷鎖開始擔任村干部,回憶起剛上任時村里的情況,他說90%以上的住戶都是貧困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用三輪車載著地里種的核桃去各地賣,才發現小小核桃隱藏的價值。
憑著核桃加工,村里的溫飽問題解決了,而且腰包也漸漸鼓起來了,貧困人口縮減了一半。不僅如此,閆廷鎖還把核桃加工致富的方法擴散到周邊臨村,更得到了平山縣領導的肯定。
閆廷鎖介紹道,村里主要靠核桃致富,目前村里有一半的耕地都種植的核桃樹。核桃可以說全身是寶,核桃仁、核桃皮都有很大的經濟附加值。
為了更好地促進下東峪村的核桃加工,在村里開設扶貧車間,資助了5臺核桃剝皮機,既解決了村民的部分就業,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根據下東峪村的特點,開拓渠道,延伸銷路。
我們來到扶貧幫扶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忙碌著。閆廷鎖拿起未去第二層皮的核桃仁,詳細地解釋如何去甄別核桃仁的優劣。
目前下東峪村在的撮合下,已與廣東佛山一家核桃收購廠簽定了合同。閆廷鎖說:“對方的要求挺高,我們需要對核桃的品質再提升,讓下東峪村的核桃加工可以走的更遠。”
下東峪村核桃加工遠近聞名,任職村長期間,閆廷鎖除了將核桃加工做好,還引水源,改土路,鋪水泥路。在采訪當天,村里正在鋪設污水管道,解決污水問題。
地 點:郝家洼村
老村長:郝東風
年 齡:41歲
郝家洼村位于合河口鄉西部,距平山縣城106公里,村中海拔有1100米,夏涼爽。全村總面積9500畝,其中耕地面積210畝,山場面積 9100畝。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至平山鎮,現村里共有有29戶,72人。
41歲的郝東風是土生土長的郝家洼人,七年前放棄縣城的生意,回到家鄉,為村民翻修新房、新建公園廣場,規劃旅游開發事宜,只為增加村里的“旺氣”,守住消逝的村莊。
今年清明前后,和翠松山農業公司合作在郝家洼村開墾10畝地作為高山有機土豆種植示范基地,種植有紫土豆和黃土豆,種植海拔1100米,山泉水灌溉。
在土豆種植基地有固定員工11名,并盡量選用村里及周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千方百計幫扶他們增收脫貧。每周郝東風都要到基地上去視察下土地生長的情況,從翻地、種地、管理到收獲都自己親力親為。
郝東風連續兩年從縣上回到村里過春節,陪著村里3個孤寡老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作為的“老村長”,季節更換時,他自費買上米面油、水果等生活用品到貧困戶家看望,在能力范圍內為貧困戶解決困難。
為了增加村里的“旺氣”,他鼓勵“蓋新房子”,將原先破舊不堪的四合院整改成統一規劃的二層小洋房,將河道變成寬敞的公園和廣場,徹底改善當地的村容村貌,而村民也可以結合農家樂,把自家房子打造成民宿,進一步增加額外的收入。
地 點:邾坊村
老村長:曹建華
年 齡:54歲
邾坊,隸屬于平山縣大吾鄉,位于滹沱河南畔,崗南水庫二壩東零公里處,大吾米糧之川西首,約2000余口人。
相傳邾姓先人,見此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遂在此墾田并兼營作坊,取村名——邾坊。從古至今,在這里海選出來的眾多村主任,女性依舊鳳毛麟角。
2018年4月,曹建華從三位候選人中被選舉出來,就任西大吾鄉邾坊村擔任村主任一職。她帶領干部們完善了土地確權工作,頻繁地到貧困戶家里看望慰問,為1700多畝山地的水利設施四處奔波……
短短的一年零三個月時間,體重從158斤瘦到了138斤,她不斷從家里往外貼錢,墊資給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仍舊毫無怨言。
去年,捐贈30萬元為邾坊村援建了兩委辦公室,使村里的兩委班子有了獨立的辦公場所,確保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
辦公室于2018年9月建設完成并交付村委使用。然而,曹建華卻將剛新建好的辦公室,轉讓給村子里的孩子們當幼兒園,自己和村干部們又回到了邾坊小學狹小的屋子里辦公。
2019年2月,邾坊村啟航雙語幼兒園二幼正式開園,村里老人家再也不用為接送孫子孫女上學而發愁,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季里騎電動車2.5公里送孩子上學。
邾坊村是水庫移民搬遷村,這位去年4月剛選舉上來的女村主任一直為1700多畝山地的水利設施四處奔波。
而今,水利工程得到了水利局的支持,這位女村長終于舒了口氣,曹建華稱,“有水后就可以在地里種上蘋果、桃子、核桃等經濟作物,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室外溫度38度,曹建華站在烈日下,勸說養羊戶將羊圈遷移至其他地方,因為羊群排放出來的廢物會污染水質,從而影響村民的正常飲水。
臨近傍晚,曹建華還在打掃村里的馬路,她偶爾停下來,依靠著掃帚,思考村里的一些重要工作,想想還有哪些事情被遺漏。 于她而言,通常沒有上下班的固定時間,只要村里有事就得及時處理,晚上10點到家已習以為常。
時 間:7月5日下午16:50
地 點:棗洼村
老村長:楊二會
年 齡:32歲
從平山縣驅車40多分鐘就到了棗洼村,棗洼村顧名思義與棗樹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曾經村子里到處都可見棗樹。
大道變小路,上坡又下坡,下午16:50左右,樂居財經訪談小組來到了楊二會工作的地方。從2018年8月起擔任平山縣上三汲鄉棗洼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楊二會跟家人相聚的時間少了,花費在往返路上的時間多了。
今年32歲的楊二會上任時,平山縣已到了脫貧攻堅戰的后期,棗洼村僅剩三家貧困戶,在的幫扶下2018年底已實現脫貧。留給楊二會的是,脫貧之后如何致富。
2019年4月,和一起考察阜平縣農業種植項目后,村兩委決定在村內種植200畝酸棗樹作為實驗田。楊二會說,棗洼村的氣候比較干旱,酸棗樹既能適應干旱天氣,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他細看存活不錯的酸棗幼苗說道,等到來年結果時,一定會給村民的生活帶來改變。
2019年2月,公司與棗洼村村委會合作共同創建扶貧加工車間,主要加工衣服、布鞋面等。直接解決貧困人口就業20余人,近一百人間接受益。
楊二會介紹道,目前加工車間有12臺電動縫紉機,長期工20人,年齡多在25-45歲之間,臨時工不等,前來學習參觀的村民不少。今年下半年還會再引進縫紉機。
在酸棗試驗田里,楊二會說著他對試驗田進一步的規劃,希望能通過種植酸棗樹,給村民經濟收入提供另一種可能性。在任“老村長”將近一年的時間,他逐漸感受到村民們態度的變化,以及對他工作的認可和支持。楊二會說:“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心雖急,但是需要時間慢慢做工作,只要夠勤奮,相信棗洼村會變得不一樣。”
地 點:平山縣精準幫扶項目辦公室
老村長:毛偉朋
年 齡:35歲
2018年5月20日,精準幫扶項目開始進入到河北平山縣,并且組建了四人專職扶貧隊伍,毛偉朋就是其中一員。項目初步啟動階段,思想溝通存在著很大難度。為了讓村里百姓更清晰地了解精準扶貧項目,毛偉朋每天連軸轉,一個鄉接一個鄉地走訪、宣傳。為了能夠盡快地摸清各個村的貧困情況,家住石家莊的毛偉朋更是將“第二個家”搬到平山縣,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走家串戶,了解這些貧困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年來,在毛偉朋和其團隊的努力下,平山縣已經啟動實施的項目有8個,大大小小的接濟和幫助,投入資金已經超140萬,累計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596戶3194人。
2018年9月,河北省扶貧辦發布通知平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對于脫貧的平山縣,毛偉朋將目光聚焦到深度貧困戶,通過精準識別,在平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尋找除政府兜底的余下最貧困的100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出重拳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毛偉朋介紹道,紅色資源可以說是平山縣擁有的寶藏資源,經過調研、討論,推出了為平山縣打造的“思源計劃”,深度挖掘平山縣特色、古色、紅色、綠色資源。截至2019年4月,已在平山縣開發古中山國—善福農場、駝梁風景區—郝家洼土洞種植基地、豬圈溝風景區—高山西紅柿種植基地3條扶貧旅游路線,希望通過扶貧旅游活動,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平山縣扶貧工作人員與樂居財經訪談小組成員合影。
專題 | 中國“老村長”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