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敦煌藝術館心得體會,參觀敦煌藝術館心得體會范文
2016年去過敦煌,走馬觀花般進出開放洞窟,當時感覺茫然寡淡!后來機緣使然,觀看《敦煌》紀錄片,讀專著《絲綢之路與敦煌文化叢書》,聽樊錦詩自述《我心歸處是敦煌》,對敦煌藝術越來越感興趣。今天就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粗略歸納: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載體主要是彩塑、壁畫和寫本。彩塑的直觀性強,而壁畫場面宏大,細節精美,若論內容豐富,史料價值高,當屬藏經洞寫本。藝術是為宗教傳播服務的。當我們面對用于禮佛的彩塑,與佛對視時,內心會與佛對語,被佛感動,或許某個時刻就能醒悟生命永恒的意義;觀摩用于傳經授法的壁畫,學習領會的過程中人會越來越近佛心,若我是佛,會怎樣?敦煌藏經洞的寫本主要記錄佛事,社會生活,也有壁畫、彩塑的設計稿和各種佛經。
很多彩塑壁畫書法作品藝術水平非常高,體現了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創造力和非常高的制造力。我想只有內心對信仰的篤信,內心世界豐富,熟知世人所愛、人心所向往,并且具有嫻熟的技藝,高超的技能才能創造偉大藝術。敦煌的優秀藝術作品即呈現了一個人人向往的佛國世界,又讓膜拜之人感覺到佛在人間。在基于現實生活創造理想天國時,東來西往,商旅僧行,都能留下痕跡,于是我們能看到典型犍陀羅風格雕塑,也能看清褒衣博帶、曹衣出水,更有盛唐的雍容和北宋的清雅,開放的姿態成就了異彩紛呈。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美好佛國世界的向往,激發著創作者的藝術的創新力和藝術的創造力,建設過程又體現了中華匠人的偉大創新精神。每一個優秀彩塑或者壁畫和書法的呈現既反映了時代的經濟基礎的厚薄、社會信仰的篤實興旺,也體現匠人信念堅定,技藝專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之社會風尚。
不同的人面對敦煌文化會有不同的感受:藝術家看到中國古代千年藝術成就,有助于構建豐厚的中國古代藝術史,借鑒再創造,實現當代的中國式表達;文史工作者看到文化載體背后的歷史,逐漸還原千年古城的興衰和朝代更迭的歷史印記。而普通人如我們,看佛,能靜心;看畫,能了解佛傳故事,學習經變道理。當我們沉浸其中,可以與古人對話,與佛陀對視,與自己交流,與世界和解。我們欽佩古人智慧,感懷佛陀慈悲,感嘆家國同生共榮,進而激發文化自信,激增愛國情懷。歷史文化古跡的意義也就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