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最繁華的小吃街,凱里最繁華的小吃街在哪里
春節已經過去,在外游蕩了一年好不容易回到家的游子,又開始踏上了新的旅程,每到這個時候,在貴陽火車站都可以見到這場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每個人的臉上一片茫然,或許是對前方未知路程的惆悵,或者是對這片熟悉故土的不舍.......
《舌尖3》在描述到遵義辣椒時,記錄了一對父子每當出遠門時,都會到鎮上吃一碗熟悉的羊肉粉,臨走時還要帶上一罐辣椒,或許這就是一種思鄉情愫的寄托。
在貴陽火車站旁邊,有這么一條小吃街,它不長,卻藏著貴州各個地方的特色小吃。在踏上火車的前一刻,再最后一次嘗嘗家鄉的味道,也許它會陪伴你整個旅程。
老板是地道的凱里人,帶著家鄉的凱里酸湯來到這個地方已經6年。每次來這個小吃街,路過他家店,總是有人排著隊。
貴州有句話叫“3天不吃酸,走路打竄竄”,這碗砂鍋粉還散發著淡淡的木姜子的味道。在臨走前,吃上一碗酸湯粉,或許能夠消掉旅程的疲勞。
服務員告訴我,他們家的臭豆腐都是從大方運過來的,因為只有大方做出來的臭豆腐才有大方的味道。
我記得我的家鄉(黔南)吃臭豆腐時,是放在炭火上烤的,臭味散發至整個街道。但是這里的臭豆腐是用油炸,高溫洗禮的臭豆腐,聞起來味道已經很淡了,但吃起來臭味便又出現在口腔。
安順是一個美食云集的地方,安順裹卷可以算得上是小吃界的領軍者,每次安順的第一件事,必定是先來上一份裹卷。
一份裹卷里有10個,一共有4種味道:辣椒醬、青椒、青椒肉沫、番茄,這四種味道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他家的裹卷不是很辣,記得兩年前我們在安順吃的裹卷,雖然我記不得是在哪條巷子買的,但回憶起來,那種辣還是記憶猶新。
雖然沒有親自去鴨溪吃過鴨溪涼粉,但朋友圈里每次有路過鴨溪的朋友都會曬上幾張鴨溪涼粉的照片。鴨溪涼粉是用豌豆來制作的,所以到店里,你說你要一碗豌豆粉老板也會明白。
涼粉口感比較細膩,而且韌性比較好,在碗中不易拌斷,辣椒紅油沒過涼粉三分之二,辣椒味真的很香,在吃完粉之后我還喝了好多紅油湯。怪不得“遵義辣椒”能夠亮相這季的《舌尖3》。
蛋包洋芋是遵義的名小吃,其實它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做“蛋裹輝煌”。
把苕粉、洋芋、火腿粒等放在鍋里,用鹵油來炒,這樣炒出來的洋芋味道香濃。炒好后把它們裹進蛋皮里,用勺子一舀,蛋皮里的內容清晰可見,金黃軟糯,入口即化。
感覺貴州很多地方都是有吃米皮的習慣的,小時候去上學的路上,都會在學校門口吃上一碗拌米皮。或許正是貴州人對米皮的熱愛,所以他家店門口總是排著“大長龍”。
這樣炒出來的米皮有較濃的燒烤氣息,蒜味也比較重,但是吃起來真的很香。辣椒看起來很多,但其實不辣。
金牌羅記腸旺面在貴陽的名氣可謂是響當當。為了方便來往的旅客吃到一碗正宗的貴陽腸旺面,老板在里火車站最近的這條小吃街上也開了一家店。
記得我第一次坐火車來貴陽的時候,列車快到站,廣播里便會響起: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在吃過腸旺面后,說道‘貴陽人的性格全部都融入到這一碗腸旺面里了’。
在貴陽,經營戀愛豆腐果的攤子遍布大街小巷,被堿水浸泡過的豆腐,被烤得直冒泡。
烤好后,刨開豆腐,往里面填充已經調制好的調料,在這眾多調料里,辣椒和折耳根便是精髓所在,外脆里嫩,辣香嫩燙。路途遙遠,不妨與貴陽談場戀愛再啟程?
如今的中國,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間,能被用來區分的,似乎只有飲食習慣和彌漫在街市上空的氣味了。不管離家多遠,家鄉的味道都會在那個你最熟悉的地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