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資訊 > 正文

    圓頂寺中的巨石照片;圓頂尖塔寺是什么文化圈

    最具宗教意義、也可以說世界上最著名的隕石,莫過于教中位于麥加圣地的天房黑石。

    天房是世界禮拜的朝向和朝覲中心。有時音譯為克爾白,意為“立方體房屋”,專指“的房屋”。中國稱“天房”。坐落在沙特阿拉伯麥加城內禁寺中央,是阿拉伯古代遺傳下來的重要歷史圣地。

    圓頂寺中的巨石照片;圓頂尖塔寺是什么文化圈

    天房是一座立方體的石造建筑,由麥加附近山區的花崗石為材料,建立在約10吋高的大理石平臺上。整個構造物的邊長大約是:長41呎,寬36呎,高42呎。建筑的四個角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大致上和指南針顯示的方向一樣。東南邊的角稱為“黑石角”,鑲有一塊黑色的隕石,即稱之為“黑石”,是當年清除偶像后唯一得以保留的。其余三個角分別稱為“伊拉克角”、“累范特角或稱敘利亞角”(西北)和“也門角”(西南)。

    天房外覆黑色絲綢布,上繡金質的古蘭經經文。這種布阿拉伯語稱為“基斯瓦”,每年都要在朝圣節前換新(這塊布由法蒂瑪王朝開始由埃及供應)。

    天房的東北墻設有離地2米高的大門,是天房的正面。欲進入此大門須經由配有輪子的木制樓梯。天房地板與內墻鋪設大理石,屋頂則以三根柱子支撐。內墻大理石的鋪設高度只接近屋頂的一半,內墻的上半部則以綠色布幔覆蓋,繡有金質的古蘭經經文。天房并沒有窗戶,大門是唯一的通道。打理天房的工作人員用香油清洗大理石以及外部的黑石。

    早在教創立之前,天房便屹立在麥加城內,據傳為易卜拉欣(即與猶太教中的亞伯拉罕)所建。它是第一座建在大地上的寺,據傳是人祖阿丹最初修建了它,之后由眾先知之父易卜拉欣(傳說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祖先)重新修建。天房“克爾白”是全世界禮拜時的朝向,它是信仰統一目標一致的象征,無論身處何方,都知道用身體朝向它。所以,在禮拜時朝向于天房,在朝覲時環游天房,并不是說在崇拜天房,而是在崇拜天房的養主——。

    天房外觀圖

    1是黑石角,易卜拉欣親吻過的黑石就在此。

    2是東北方的金門,用了足足300公斤黃金哦。

    3是一個引流雨水的裝置,也是黃金做的。奧斯曼帝國時期,一場大雨曾經把天房的三面墻沖毀。

    4是排水溝,也是為了防止雨水的。

    5是Hatim,在西北面,一道半圓形的大理石墻,朝覲者轉tawaf的時候不能從天房和它之間的地方經過。

    6是黑石和金門之間的一段墻,朝覲者在這里做都阿。

    7是易卜拉欣臺,這里有一塊石頭,相傳建造天房的過程中易卜拉欣曾站在這里檢查施工情況。

    8是東邊的黑石角。

    9是也門角,有一塊大大的垂直石塊。

    10是敘利亞角。

    11是伊拉克角,經幕之下里面有一道悔悟之門,有一個樓梯間通向克爾白的屋頂。

    12是蓋在天房上的經幕,黑色的,每年朝覲日都會由國王主持換新的。上面三分之二的部分有兩條古蘭經經文條帶,是用黃金繡的,內容是言。

    13是一條標志線,提示圍繞天房逆時針轉七圈每圈的起止。

    14是天使長加百利曾經站過的地方。

    天房黑石

    黑石通常被描述為一塊長約2英尺(0.61米)長、支離破碎的黑色巖石。它的表面是黑色的,但是據推測,這是由于它被人類觸摸了多次,以及它被涂油所致。根據的傳統說法,這塊石頭原本是白色的,但在人類世界中因為吸收了太多罪惡最終變成了黑色。

    瑞士旅行者約翰·路德維希·伯克哈特于19世紀首次在西方文學中描述了圣石:他于1814年訪問麥加,并在其1829年的《阿拉伯旅行》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黑石的形狀:

    “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形,直徑約七英寸,表面起伏不平,由大約十二個大小和形狀各異的小石頭組成,由少量水泥粘接在一起,表面非常光滑;看起來好像整個石塊被猛烈打擊成碎片,然后又重新粘接了起來。”

    這是一塊來自于天堂的石頭,正如先知所說:“黑石是來自天堂的。”當易卜拉欣和伊斯瑪儀父子倆修建天房到黑石處時,易圣讓兒子去找一塊合適的石頭,他說:“你去找來一塊便于做標記的石頭,讓它成為日后人們環游天方的起點。”伊斯瑪儀去尋找石頭。當他把石頭帶到易圣跟前時,發現其父親已經在那個位置上放上了黑石,他說:“父親啊!是誰給你帶來了這塊石頭?”易圣說:“是吉布利勒天使從天上帶來的。”

    這塊石頭為黑色,略帶紅色,在天房的東南角上,天房門的左隅,離地面約1.10米處,它被鑲嵌在天房的墻里面,環游天房者將黑石至于自己左側,逆時針方向環游,從黑石起,至黑石終。作為麥加禁寺內的圣跡之一,黑石是克爾白東南角墻上鑲嵌的一塊微紅泛褐色的隕石,亦稱玄石。直徑約30厘米,呈光滑不規則的橢圓形,上面有一些紅色斑點和黃色波紋,并有一道因被擊打而形成的接縫裂痕,用一道寬0.1米的銀箍箍著。

    它是當初易卜拉欣圣人修建天房時所踩的一塊石頭。隨著天房建筑逐漸升高,他無法抬高石頭繼續修建,因而找來這塊石頭墊在腳下繼續修建,之后這塊石頭上就留下了兩個凹狀腳印。易卜拉欣圣人的兩個腳印痕跡,至今依然存在,現用玻璃罩住,以免被風蝕。環游天房結束后,可以在易卜拉欣立足處禮兩拜。這個清晰的腳印是來自于的一個奇跡,它教世人永遠地記住眾先知之父——易卜拉欣并遵從他的遺教。黑石和這塊立足之石是來自天堂的寶石。

    由于尚未對石頭進行科學研究,因此只能推測它可能是什么。理論范圍從玄武巖,瑪瑙或黑曜石巖石到外來人工制品。一種理論認為,石頭是早期阿拉伯人所崇拜的隕石。

    牛津大學的安東尼·漢普頓(Anthony Hampton)和他的地質學家團隊說,“這塊石頭的成因一直籠罩在迷霧中的部分原因是,出于明顯的文化和宗教原因,石頭的看管人不允許對石頭進行任何科學測試。”

    因此,已經嘗試尋找其他方式來獲得關于它的信息。從石頭半徑2公里處采集的本地沙子樣本顯示出大量的銥,這是一種在隕石中發現的金屬,其含量遠高于地球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科學家在同一地區還發現了許多破碎錐體,這是一種罕見的地質特征,僅在隕石撞擊坑或地下核爆炸下的基巖中形成。

    但是,1974年伊利諾伊大學的Robert S.Dietz和John McHone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黑石頭可能不是隕石或超自然起源。一位匿名的阿拉伯地質學家去麥加朝圣并趁機檢查了這塊石頭,看到了擴散帶,這表明它是瑪瑙石。

    天房歷史

    創立前的天房歷史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段歷史也就眾說紛紜。

    文辛克(Wensinck)在《百科全書》里指出,麥加就是托勒密所說的“馬卡拉巴”(Macoraba)。天房所坐落的地方一直要到大約公元500年左右才出現朝圣的習俗。當時古來氏族掌控了天房,并與當地其他的貝都因人簽訂相關協議。天房的所在地是群山環繞的谷地,那是滲滲泉的水源處。

    凱倫·阿姆斯特朗的《簡史》指出,麥加的天房本來是納巴泰人信仰的胡巴勒的神廟。當時天房里頭擺著360個偶像(或肖像),每個偶像分別代表一年里的其中一天。所有的阿拉伯部族在一年里會有一次集體到麥加的朝圣,不管他們是基督徒還是偶像崇拜者。為了能夠安心進行朝覲活動,當時的麥加方圓20英里以內的范圍禁止任何暴力行為。這種規矩讓麥加得以興旺起來,不僅成為一個朝圣之地,也成為一個貿易重鎮。

    《大英百科全書》說“早在教興起之前麥加就是一個圣地,是一個朝覲的圣地。”

    天房曾在公元600年前后因火災而部分被毀,當時麥加各個部族對究竟該由誰來重建天房,以及由誰來安放天房上的黑石(放在天房一處角落上的石頭,據傳是隕石)爭論不休。

    602年,尚未成為先知的參與了天房的重建。天房整修的時候黑石被暫時移出。根據伊本·易斯哈格的著作《使者的一生》,在誰有資格安放黑石的問題上,麥加各個部族曾發生激烈爭吵。最終,解決了他們的爭執。他的建議是,讓所有部族的長老將黑石放置在斗篷上,然后本人用他的雙手把黑石安置好。

    本人用他的雙手把黑石安置好

    根據教的傳統,先知于公元605年將石頭原封不動地鑲嵌在天房側壁上。也相信,天房石曾經是天上的石頭的一部分。它的起源故事有多種版本,彼此相似。當亞當被逐出伊甸園時,他充滿了罪惡。黑石被上帝賜給了他,以讓他消除罪過并能讓他重返天堂。有些人則認為,這塊古老的石頭是天使長加百列從附近的一座山上帶來的。

    在世的時候,他所屬的古來氏部族掌管著天房。那個時候天房是一個供奉多神教徒們三百六十個偶像的神壇。

    在創立教,并擊敗主導麥加的阿拉伯多神教徒后,率領砸毀了供奉在天房內的多神教偶像,并鏟除了天房內的壁畫,將其從多神教神壇轉變為教圣所,每個在做禮拜時都必須朝向天房。

    利益受損的古來氏貴族們因此開始迫害他。迫害毫無停止的跡象,于是及其追隨者開始于公元623年遷徙至麥地那。在教歷史上,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行動,社群因而能夠建立獨自的政治與自衛性的軍事組織。雙方交戰了幾場戰役后,公元630年反敗為勝,最后和平收服了麥加與天房。此時天房正式成為教的獨有的宗教建筑,也確保了每年來到此地朝覲的儀式。

    自從以來,麥加大寺已經被修建過許多次,經歷了歷代的擴建。時期的禁寺,極為簡單,只不過是一塊東西寬,南北窄呈長方形的環繞天房禮拜的露天場地,除天房外,沒有什么其他建筑。

    公元632年,率眾到麥加舉行辭別朝覲時,曾巡游了天房,并且撫摸和親吻了黑石。據傳,他曾說:“這(指黑石)是在大地上的誓約。讓我們借撫摸它、親吻它得到益處,讓每個渴慕它的人,都可來此受益。”后來黑石一直被視為“神圣之石”。

    公元638 年,繼任者歐麥爾·伊本·哈塔卜,首先擴建了圣寺,為的是保護天房。當時的工程主要是擴建了院落,修筑了圍墻,圍墻僅約一人高,在墻頭上設置了桅燈,供晚間禮拜照明用。

    公元646年,第三任哈里發歐斯曼又進行了擴建,從此,圣寺開始有了廊檐建筑。

    第四任正統哈里發阿里被暗殺后,阿拉伯帝國陷入內戰,混戰中,阿里的老對手——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一世逐漸占據上風,宣布繼任哈里發,隨后又在公元680年把哈里發一職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葉齊德一世,破壞了哈里發的選舉制度,以此建立了倭馬亞王朝。

    買買提妻子阿依莎的外甥―祖拜爾之子阿卜杜拉·本·祖拜爾在葉齊德一世子承父業后,拒絕承認葉齊德一世的政權合法性,并于公元683年在麥加自立為哈里發,起兵反對倭馬亞王朝統治。

    倭瑪亞王朝哈里發葉齊德派討伐軍圍攻麥加。在圍城戰中,倭馬亞王朝軍隊發射的火箭命中了天房,引發大火,致其嚴重燒毀,黑石也因此碎裂。此次圍城戰中,倭馬亞王朝軍隊因葉齊德一世突然去世而撤兵,祖拜爾繼續統治麥加,并修復了天房,以銀框固定碎裂的黑石。

    在統治期間,阿卜杜拉·本·祖拜爾曾重建天房,并將天房外一處半圓形矮墻納入到天房之中。該矮墻被稱作“伊斯瑪儀之石”,相傳是易卜拉欣之子伊斯瑪儀(即以實瑪利)以及伊斯瑪儀生母夏甲的墳墓。阿卜杜拉·本·祖拜爾之所以如此重建,是因為圣訓中曾多次提及生前已經意欲如此重建。

    公元692年,倭馬亞王朝軍隊卷土重來,再次圍攻麥加,并順利破城,祖拜爾戰敗身死。在拿下麥加后,倭馬亞王朝摧毀了祖拜爾下令建設的部分天房結構,將其按照時代的外形重建,天房外觀遂再次變為立方體。

    公元694年,倭馬亞朝哈里發阿卜杜勒·麥立克下令擴建圣寺,加高墻身,更換了梁柱,并在每個圓柱頭上安置了重234克的黃金裝飾。

    公元709年,哈里發瓦立德對圣寺又進行了擴建,開始有了大理石柱子。

    公元756年,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發艾卜·加法爾·曼蘇爾,在擴建圣寺中增加了黃金裝飾和各種雕刻,并為圣寺修建了第一座宣禮尖塔。

    公元777 年,曼蘇爾之子買海底,著重擴建了圣寺的東、北兩面,原來天房位于圣寺南端,為免遭洪水沖淹,擴建后的圣寺,則使天房位于中心了。

    公元918年,哈里發穆而臺綏代和穆格臺迪爾又相繼擴大了圣寺,面積達到29,127平方米,這個規模一直保持到了1955年。

    10世紀初,教什葉派分支——蓋爾麥克派以阿拉伯半島東部的哈薩綠洲為基地,起兵反抗遜尼派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蓋爾麥克派武裝在公元927年襲擊了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附近地區。

    公元930年,蓋爾麥克派首領艾布·塔希爾·蘇萊曼在巴林建立了國家,接連攻占麥加與麥地那這兩座圣城。在拿下麥加后,他們屠殺了天房周圍的朝圣者,以其尸體堵塞了滲滲泉(天房東面約20米處的一口泉眼),并盜走了黑石。

    蓋爾麥克教派將其帶回現代巴林哈薩綠洲的基地。根據奧斯曼帝國歷史學家Qutb al-Din的說法,蓋爾麥克教派領導人艾卜·塔西爾·蘇萊曼將黑石放在自己的寺內,目的是將朝圣之地從麥加移到自己的寺里。他失敗了,因為朝圣者依舊朝拜黑石曾經所在的地方。因此,后來黑石被物歸原主。

    公元951年,經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堅決要求,由阿拔斯王朝政府付出一大筆贖金后,黑石才被送還,安放在麥加圣寺原處。并聲稱:“我們奉命劫走,現在奉命歸還”。只是在此番波折中,黑石碎成了多塊,估計從七塊到十五塊不等。以至于阿拔斯王朝在重建天房時不得不這些碎片通過銀框被固定在一起,并通過銀釘固定在主體石頭上。在此輪重建之后,奠定了天房的基本結構。

    公元1178年,中國南宋淳熙五年,周去非所著《嶺外代答》中麻嘉國,這是麥加最早出現在中國文獻中。《宋會要》稱之摩迦,《諸蕃志》稱之麻嘉。元朝航海家汪大淵曾出洋到過天房。《明史》稱麥加為默加。

    公元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鄭和下西洋,部下馬歡等七人曾到天方,帶去瓷器等物品,購買獅子、駝雞,并畫《天堂圖》一冊回京。阿拉伯人也派遣大臣帶方物隨七人朝貢。

    公元1629年,由于暴雨和山洪來襲,天房的墻壁被沖垮,禁寺遭到嚴重損壞,時任奧斯曼帝國素丹兼哈里發穆拉德四世下令使用麥加當地開采的花崗巖重建天房,并翻新禁寺。

    公元1821年,埃及總督·阿里,曾統轄了麥加等地,這期間,他翻修了寺廟的大部分建筑物,添置了石柱和大理石柱。

    公元1955年下半年開始,沙特阿拉伯政府制定了大規模擴建寺廟的宏偉計劃,1958年后工程開始全面進行,擴建是在保留古代建筑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擴建后的圣寺,除了原有的天房、中心院落、環繞天房環行路、易卜拉欣站立處、滲滲泉、宣講臺、走廊和尖塔外,還建造了連接撒法和麥爾沃兩座名山之間長達 405米的大理石屋廊通道。整個建筑屋墻壁、圓頂、地面鋪滿了大理石和雪花石,據統計,鑲嵌在墻、地的大理石面積就達12萬平方米。擴建后的圣寺面積已達18萬平方米,可容納30萬同時做禮拜。

    新作《史前中國:從智人時代到涂山會盟》即將上市,由中央黨校集團大有書局出版。

    蘇州大學教授周書燦作序,《國家人文歷史》、十點讀書傾情推薦。

    【作者簡介】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歷史作家,已出版作品主要有:《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2018.9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萬歷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2017,清華大學出版社)、《大明帝國抗日史》(2011,北京磨鐵圖書)、《譎謀的霸主:曹操》(2012)、《卑微的智者:諸葛亮》(2014)、《隱忍的大帝:孫權》(2019.3,浙江大學出版社)、《東方大帝忽必烈》(2016)、《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2016)、《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2013)、《夏商周通鑒》(2010)等。

    作品多次列入“新浪中國好書榜”“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書目”。其中《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列入中宣部“2020年絲路書香出版工程”,將以俄文版由俄羅斯體育文化出版社-2000(Спорт и Культура-2000)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詳盡探討了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根據分子人類學的科學原理,東非大陸的古人類經過漫長而艱辛的上百萬年歷程,逐漸東徙至中國境內,慢慢形成遠古時代華夏、東夷、百越、三苗四大氏族集團。在爭奪中國早期文明主導權的斗爭中,四大氏族集團競相登上歷史舞臺,共同鑄造了極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華夏氏族集團居于“天下之中”——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吸收周邊各族文化的精粹,融為一體,逐漸掌控了中華早期文明的主導權。

    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重瓣花朵模式”向心結構,并不斷對外輻射、擴散,深遠影響了周邊的東夷、三苗和百越等各族文化,引領他們邁向成熟,最終構建了以中原華夏文明為核心的中華文明“命運共同體”。

    華夏氏族挑起了架構中華早期文明的大梁,自仰韶文化時期,華夏集團內各部族又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居于中原腹地——河南的黃帝部族,先后以新鄭、靈寶為中心,逐漸強大起來,掀開轟轟烈烈的“廟底溝化運動”,先滅東部的蚩尤九黎部落,后敗關中平原的炎帝部落,一統華夏集團,并誕生了最早具備酋邦特征的社會組織形態。

    百越氏族由于氣候適宜,灌溉水利發達,率先建立了可與古埃及、古巴比倫相媲美的早期區域性國家,跨進文明的門檻。

    但此后,華夏集團不斷繁衍生息,東夷西進,三苗北進,各族文化在中原地區融匯貫通,共同締造了華夏文明。百越族的良渚文化衰亡,華夏集團則在河南龍山文化時期,有崇、陶唐、有虞等諸氏族英雄輩出,最終奪回早期文明主導權。環嵩山地區的有崇氏結合有夏氏,在大洪水時期一枝獨秀,誕生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中原地區自此邁入文明時代。

    本作品兼具通俗性與學術性,參考數百種文獻史料,融合考古、人類學等多學科理論,對中華早期文明做了別具一格的探討,觀點新穎,敘述完整,可讀性強,符合時代要求,使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 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japonensisjava野外vt|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欧美挠脚心tickling免费|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1区| eeuss影院在线奇兵区1页|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久久免费精彩视频| 日韩黄色片网站|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永久免费看mv网站入口| 你懂的中文字幕|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青青草原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小视频|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aaaa级毛片|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3|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 a在线观看网站| 好紧的小嫩木耳白浆| 东北疯狂xxxxbbbb中国|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恋男乱女颖莉慰问军营是第几章|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