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口怎么到大扶梯;兩路口扶梯多少米
這幾年的重慶,沉迷在造“網紅”的路上,洪崖洞、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軌道穿樓、大扶梯、機場出租車……
有一組大片出來,就會有一個地方爆火,到處都是全國蜂擁前來打卡的人。
但這些網紅打卡點就真的是重慶的精髓嗎?認真的說,不是!重慶還有更深邃更溫情的一面,在等待大家去發現去探索。
李子壩打卡的游客
大扶梯一直名頭就很多,什么“亞洲第二長一級提升坡地扶梯”,什么“重慶最便宜的快速通道”,總之,名號一大堆。
在重慶還沒在網上爆紅之前,大扶梯就是已經重慶人的驕傲。
1993年2月動工,1996年2月18日建成運營。在科技還沒那么發達的90年代,重慶只用了3年,就建成了全長112米,提升高度52.7米,全程運行2分30秒的大扶梯,每臺最大載客能力為13000人次/小時。
當時,菜園壩還是重慶最繁忙的火車站和汽車站,人流量密集,大扶梯就是這些扛著大包小包的旅客最有效的捷徑。
其實,菜園壩到兩路口,還有另外一條路——兩路口的長梯坎。在大扶梯建成以前,這才是人們最常走的路。
只不過大扶梯火了以后,這個曾經的必經之路地位慢慢下滑,最終被人們遺忘了。
2006年,兩路口的長梯坎進行了全面翻新,新梯道全長200米,呈橄欖形,最寬處約20米,最窄約8米。并且,這條長梯坎有了新的名字——建興坡大梯道。
建興坡大梯道的兩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川東民居。
川東民居廣泛采用全楔式木結構建造,講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隨勢而筑。以石下基礎,以木制梁、楔、柱、椽,以竹隔墻夾樓,以磚或土,石砌墻,以草、瓦蓋頂, “干欄式”建筑為其普遍建筑形式,而由“干欄式”建筑演變而來的“吊腳樓”更具特色。
空間豐富多變,層次錯落有致,造型空透輕盈、色彩清明素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宛似天成,其抗震防水災性好。城鎮房常為一樓一底,下層開店或日常活動,上層則作為臥室。
這些房子,都是老重慶的味道。
在建興坡大梯道,你可以見到25塊錢一個單間的小旅館、6塊錢就能吃碗重慶小面、人均不超過50塊的火鍋,甚至能見到在重慶幾乎已經絕跡的山城棒棒……
這條存在于繁華背后的梯坎,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為重慶保留了最重要的一塊回憶。
重慶,不止現代化進程中的網紅打卡點和火鍋,還有建興坡大梯道上的老重慶味道。
所以,別再迷信大扶梯了,游兩路口到菜園壩的正確方式是,從建興坡大梯道步行下去,一路看看老重慶的遺孤,都是時光的味道。而且,沿路下去可以俯瞰菜園壩,視野極好。
再坐大扶梯回兩路口,什么都不耽誤,既看到了別人錯過的景色,也體驗到了大扶梯。
這條菜園壩到兩路口的另類路線,你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