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計劃_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報告
“歡迎來到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近日,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學生張廣接到了一項特別任務——當垃圾分類講解員。在江門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組織的科普游活動中,他要為10多位市民朋友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帶大家探尋垃圾分類的奇妙。
市民朋友走進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啟一場奇妙之旅。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5月22日—28日是首個江門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主題為“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目前,江門市7個科普基地已全面開放,展示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成效,推進垃圾分類科普。依托志愿服務力量,江門“花式”開展主題活動,推動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
走進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綠色元素滿滿:垃圾圍城、降解墻、零廢棄生活,還有垃圾分類冷知識,讓參觀者加深對于低碳生活的理解。一番學習過后,市民們還能體驗游戲互動,通關打卡贏得小禮品。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精美設計的闖關卡讓垃圾分類科普宣傳趣味十足。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與以往不同,此次活動由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的學生們擔任講解員。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活動還精心設置了DIY種植環節,讓參觀者用廚余垃圾咖啡渣當作天然肥料,自己動手混合泥土種植多肉。“以前只知道咖啡渣能祛除異味,原來還能種花、做手工皂,又解鎖了一種新的環保循環方式!”市民侯建說。
咖啡渣“逆襲”變花泥。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營養土墊在下,咖啡渣鋪在上,多肉植物茁壯成長。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張廣與三位同校同學成了這次科普游的小老師。“我們都是江門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的志愿者,接受過專業培訓,這次講解由四人分工完成,全程脫稿。”張廣本就是學校學生會的義工部部長,在他看來,“垃圾分類需要人人參與,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垃圾分類投球游戲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垃圾分類投球游戲處,市民鄒先生與兒子玩得暢快。只見孩子拿著不同顏色的小球,瞄準相應顏色的垃圾桶,輕輕一投,小球進桶,電子顯示屏上記下一分,“投中了!兒子真棒!”鄒先生向孩子豎起大拇指,孩子也高興地蹦蹦跳跳。
“平時在家我們就教他怎樣分類垃圾,今天來到科普館邊玩邊學,再次加深了印象,雖然有點‘費爹’,但很有意義。”鄒先生說。
科普小課堂后,市民將學習心得記錄下來。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廚余垃圾有妙用!”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讓有意義的事情有意思,是江門推進垃圾分類公眾教育的新探索。近年來,江門把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當作大事來抓,大力推動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宣傳“星火計劃”。2020年,江門市成立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并由專業機構組運作,系統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打造萬人志愿服務品牌,目前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7.5%、參與率91%。
青少年是一座城市的未來和希望,是最富生氣、最有說服力的群體。江門注重發揮校園陣地作用,攜手全市學校、幼兒園創建垃圾分類示范校園,用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播撒綠色環保的希望種子,逐步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文明整個城市”的社會共治格局。
志愿者們通過實際行動宣傳垃圾分類,帶頭推動綠色低碳。 南方+ 楊興樂 拍攝
“江門是一座志愿之城、愛心之城、文明之城,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是江門的特色品牌。希望通過垃圾分類科普活動,鼓勵更多志愿者加入,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共建綠美江門。”江門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的骨干志愿者李倚嫦表示。
數據顯示,自江門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成立以來,江門共組建了12支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分隊,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逾千場,參與志愿者超5萬人次,服務群眾近20萬余人次,“新時尚”之風吹遍僑鄉大地。
【文字】南方+記者 張婧媛
【攝影】南方+記者 楊興樂
【通訊員】李洛瑤
【作者】 張婧媛;楊興樂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