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開來電充電樁收費標準、閃開來電充電樁收費標準電動車
◆ “閃開來電”充電樁采用箱體式造型。
文| 鉛筆道 記者 朱明馳
?導語
陳可最初的創業想法是做小區智能門禁。由于用戶需求不強,即便免費為小區安裝,他仍經常被物業方“放鴿子”。
然而,在小區里跑多了,陳可發現社區有個更強的需求——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于是,他于去年4月將公司轉型做社區充電樁。一年后,“閃開來電”鋪設800個充電樁,并獲得青島某新能源公司戰略投資。
目前,“閃開來電”已在69個地市擁有合伙人,累計發貨1200臺充電樁(其中上線運營800臺),日均充電次數3000次。
注: 陳可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從“智慧社區”到“閃開來電”
2015年11月的一個下午,在一個堆滿機箱和顯示器的倉庫兼“會議室”里,陳可和4位老朋友討論激烈。他們決定成立一家公司,專做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產品包括智能門禁、智能道閘、智能充電和智能家居。
會后,近40歲的陳可很激動。此前20年他都在機關上班,“工作按部就班,碌碌無為”。回家的路上他在想,“從此,人生可能會換一種道路了。”
5人籌資80萬,從“智能門禁和道閘”開始,項目正式啟動。團隊將小區內門禁和車行道閘進行智能化改造,業主下載App后,由物業授予權限,即可通過手機自由進出。
初期,團隊專注軟件系統開發,硬件部分采取外包形式,項目推進很快。截至去年4月,這套系統已投放至嘉興市10余個小區。
但陳可越做越發現一個問題——門禁改造不掙錢。“最初我們談收費,被物業拒之門外;后來免費裝,用戶數上來了,但不掙錢。”
然而,在小區里跑多了,陳柯卻有意外收獲。他發現這些小區都有一個共性需求:社區內沒有集中充電的場所,而二三線城市電動車較多,業主都很苦惱。一些人需要每次把電瓶拆下來帶回家充電,還有人會從家中窗子拉根電線出來,很不方便。
“這個需求(充電)可比手機開門強烈多了。”陳可趕緊召集大家開會,提出轉型。此時大家也意識到門禁業務盈利困難,紛紛表示贊同。
陳可給新項目取名為“閃開來電”,自去年4月起,產品進入研發階段。團隊一方面進行核心控制系統開發,另一方面向山東、江蘇和深圳等地的廠商采購硬件。
第二代充電樁推出
3個月后,第一代充電樁研發完成。產品采用箱體式造型,一臺充電樁配有16個端口。用戶只需掃描每個端口上的二維碼,通過手機付款后即可使用該端口充電。充電樁由公司人員負責安裝,物業方提供電源,收入由雙方按比例分成。
◆ “閃開來電”手機界面可以顯示當前功率、充電進度和剩余時間。
充電樁投放既能提升小區服務檔次,又能為物業帶來額外收益。陳可再次去物業公司談判時,物業人員的態度都熱情了許多。
去年8月1日,首臺充電樁在嘉興市元一柏莊安裝完成,但此時的陳可卻高興不起來。“這段時間既要上新站,又要做推廣,之前80萬的籌資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陳可邀請4位好友到咖啡館,希望獲得增資。沒想到,4位好友中有3位決定退出,僅剩傅維華一人愿意繼續支持。從咖啡館出來已是夜里11點,陳可想到公司10名員工的辛苦付出,感慨萬千。“不能就這樣放棄,我要對得起大家的投入。”
次月,陳可將自家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與合伙人傅維華共同籌資40萬。
此后,團隊一邊推廣第一代產品,同時著手二代充電樁的研發。一代產品投放市場后,陳可陸續得到許多反饋。例如,有些用戶會通過插線板將一個端口變為多個端口使用;還有些用戶會將別人正在充電的插頭拔下來,換上自己的插頭充電。
針對“一座多充”和“惡意拔線”問題,團隊在設計二代產品時增加了后臺功率監控模塊。該模塊用于檢測每個端口功率,后臺則根據不同輸出功率(反應出電池數)階梯定價;而當某端口功率突然降為0時,后臺判斷電源被拔掉,并向用戶手機發送通知。
去年11月底,團隊已在嘉興20個小區鋪設102個充電站,二代產品樣機也生產出來。盡管捷報頻傳,但陳可仍無法忽略另一個事實:公司賬上的錢僅夠支付1個月工資。“當時公司有12名員工,人力成本每月6萬元,再這樣下去只有向親戚朋友借錢。”
城市合伙人招募
一天早上,陳可在辦公樓下的小花園里與12名員工一一約談。“當時我提出所有人工資減半,希望大家共同渡過難關。”
談話從早上8點持續至下午1點。結束后,陳可一個人在花園里坐了2小時。“那天我特別感動,所有員工都表態:愿意接受工資減半。”
從那以后,陳可開始上網學習制作BP,同時報名杭州上海周邊的各種路演活動。第一次路演時,同臺競爭者都是80后和90后,40歲的陳可表現得格外緊張。2個月間,陳可參與了十幾場路演活動,“后來不看PPT就能自如地演講”。
今年1月底,“閃開來電”獲得青島某新能源公司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敲定的當晚,陳可立刻查看了公司賬戶——還剩1萬元。他二話沒說,用微信給每位員工(當時公司有9名員工)發了1000元紅包。
拿到投資后,團隊立即啟動城市合伙人招募計劃,此時二代產品也具備量產條件。團隊在二代產品中加入三層分傭機制,以方便與城市合伙人和物業方分成。充電設備由“閃開來電”免費投放,充電收費標準由當地合伙人制定,產生收入由雙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目前,“閃開來電”已在國內69個地市擁有城市合伙人。公司已鋪設800個充電站,日均充電次數3000次,用戶單次充電時長4~6小時。
據了解,公司第三代充電樁已完成產品設計,進入實驗室內測階段。
/The End/
編輯 趙芳馨 校對 任清卓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