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火燒肉是哪個省的美食、驢肉火燒源自哪個省的美食
在河北
驢肉火燒分為兩個流派
一個是保定驢肉火燒
一個是河間驢肉火燒
要說哪派的驢火更好吃
且被乾隆皇帝安利過?
主持人康輝對此是這么說的
保定驢火
我們先通過幾組數字
來感受一下
保定派驢肉火燒的制作標準
保定驢肉火燒中的
驢肉從制作到上桌需要24小時
驢肉需要大火滾開撇出血沫
再放入老湯燉煮4個小時
最后將驢肉撈出
待鹵湯冷卻至50度再放入驢肉
鹵制20小時
保定驢火的驢肉為鹵制,驢肉還未進入口中,好似就已經感受到驢肉的豐腴濃香,其實,除卻驢肉火燒中的驢肉外,其火燒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01
面上抹油后,搓成柱狀、揪成劑子,摁一下,用一木章一壓再烙。(講究的火燒鋪,自家木章上是有自家旗號標志的)
02
待火燒兩面都烙至微微泛黃,就要進行真正的“火燒”,將取出的火燒放到一個長長的叉子上,推進爐灶里燒烤均勻。
剛出爐的火燒是鼓起來的,切開一個口子,將剁好的驢肉塞進去,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就此誕生~
驢火
誕生記
要問保定的驢肉火燒怎么吃更好吃?那就可算問對人了,展示!
“熱吃”,這可能是大多數保定人的回答。咱保定的驢肉前一天鹵制,第二天出鍋,火燒當天現做,主打就是一個原汁原味,趁熱吃。
肉香而不柴,酥軟適口,當老湯汁和油順著你的嘴角滴下來時,你的腦海里只能剩下一個“爽”字。
“燜子和驢板腸也不能錯過!”對于經常吃驢肉火燒的人來說,燜子和驢板腸也是不可錯過的存在。
有了燜子的存在,驢肉更加滑嫩,讓驢火的脆嫩有了更加鮮明的對比;有了驢板腸的存在,讓驢火在脆、嫩之外,又增添了一個韌的口感。
當然,你還可以加肋板、蹄筋等美味,愛吃肥一點的,還可以加上一小塊肥肉。多種選擇,讓你頓頓美味不重樣~
“粥和小咸菜怎么能少得了呢?”對于大多數的保定人來說,一天的開端要從驢肉火燒開始,一天不吃想得慌。
一個驢肉火燒和一碗粥,再搭配店主贈送的小咸菜,堪稱絕配。如此開啟的一天,元氣滿滿!
驢肉火燒
“十個保定人,十一個是驢癮患者。”
咱保定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店鋪,它完全融入了咱保定人的生活之中。
這個美食大IP,還頻頻亮相于各大電影、相聲,得到了馮鞏等一眾大咖的擁護,讓它聲名遠播。
保定驢火
對于驢肉火燒的由來
有多種歷史傳說
有“皇帝點贊”念念不忘
有“江湖恩怨”搶地盤
也有“烹馬充饑”不得已
但總的來說
它的由來大概分為三種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傳說一:乾隆點贊安利
皇帝也愛吃驢肉火燒?
相傳,乾隆皇帝吃了咱的驢肉火燒,念念不忘,回到皇宮還想吃,于是就把農家主人請到宮里去,專門為他服務,從此驢火美名遠揚。
傳說二:勝利者的慶祝
漕幫VS鹽幫,漕幫勝出,由得美食。
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由此誕生美食——驢肉火燒。
傳說三:戰爭烹馬充饑
這個傳說和史稱“靖難之變”的歷史有關。
驢肉火燒是明朝朱允炆大將李景隆,在漕河鎮為了給軍士充饑,烹馬以食之。清代,康熙重農桑,禁屠戮牛馬,漕河一帶人士便以驢肉代替馬肉。
驢肉火燒的歷史悠久,它的由來也有一定的傳奇性,我們不知傳說是真是假,但它卻是每一個保定人百吃不厭的味道。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口正宗的驢肉火燒就是保定人的命根。
要說保定哪家的驢肉火燒更好吃?那得到的回答可多了,有人傾心于“老驢頭”,有人就認“閆家”,還有人更喜歡“三春”......
要問小編覺得哪家更好吃,小編只能無奈擺手,因為好吃的店太多啦,小編可做不出抉擇。
那么,問題拋給你,你覺得保定哪家的驢肉火燒更好吃呢?請于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初到保定的人兒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