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三下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不足之處
語文園地七
[教學目標]
1.認識字詞,積累與勞動有關的詞語。
2.能根據語境猜測難點字的意思,并復習鞏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漢字變偏旁后在筆畫大小和形態上的變化。
4.學習比喻句的寫法。練習寫話,把自己想養小動物的理由說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節氣,熟練朗誦、背誦《二十四節氣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能根據句意猜測難點字的意思。
2.學寫比喻句;練習寫話,說清楚理由。積累《二十四節氣歌》,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一)導入: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熱愛勞動,上個星期五大掃除時,同學們干活積極認真,有掃地的,拖地的,還有擦玻璃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同學們真棒!這周五,我們又要進行大掃除了(出示相關圖片和詞語),看看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項?請你大聲地讀一讀它。
1.指名讀詞語。教師校音指導,讀好“掃”平舌音,“拎”前鼻音。
2.開小火車讀。檢查詞語認讀情況。
3.全班齊讀,每個詞語讀三遍。
(二)漢字與偏旁
1.出示“又—勸”“土—堆”。仔細觀察漢字變偏旁后,在筆畫大小和形態上有什么變化?(學生可小組討論)
2.指名說說自己的發現。
指導:漢字作為偏旁時,筆畫的大小和形態要發生變化?!坝帧弊肿詈笠晦嘧円稽c;“土”字最后一橫變成提。
3.出示“轉、特”,請同學們模仿剛剛的方法來分析剩下兩個字的偏旁特點。
4.學生書空筆順,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二、詞語積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點的字“摸”,先讓學生猜猜這個字的意思,再通過查字典檢驗。
指導:“摸”,用手去碰,動作很輕?!懊弊质翘崾峙裕硎靖钟嘘P,是一個動詞。
2.出示剩下的兩個例句,依照同樣的方法,小組合作探究,猜測加點字的意思。
3.總結方法:遇到我們不認識的生字,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偏旁猜測字意,其次可以通過全句的語境來聯想字意,最后可以通過查字典來檢驗自己的猜測。
(二)學習比喻句
1.課件出示句子,指名學生讀一讀。
2.學生互相討論交流:讀完句子,你們有什么發現?(都有“像”這個詞)
3.去掉句子修飾成分,對比總結學生的發現。
那棵大楓樹又高又大?!强么髼鳂浜孟褚话延指哂执蟮木G色太陽傘。
4.學習比喻詞“像”“好像”。
5.出示圖片,學生仿照寫句子。
——燕子的尾巴像。
三、寫一寫
1.教師:如果你可以養一只小動物,你想養什么?(指名說)
2.為什么想養這種小動物?說說你的理由。
指導理由:可愛,討人喜歡,可以看家,可以陪我玩耍,跟我一起分享好吃、好玩的。
3.拿出練習本,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二十四節氣歌》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人們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一年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和了解這些節氣嗎?由于節氣比較多,人們為了方便記住它們,就把它們編成了詩歌。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吧。
1.出示詩歌,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說說每句詩歌中所包含的節氣,教師綜合學生的回答逐一顯示正確答案。
3.具體介紹每個節氣的特點。(結合圖片,選取部分節氣,有詳有略)
4.學生再次自由讀詩歌,嘗試背誦。
5.全班齊讀,齊背詩歌。
二、我愛閱讀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p>
2.學生自由讀故事,思考: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故事里說了件什么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指導學生認識描寫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4.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好在哪里?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么?啟發學生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用圖畫做記錄。
5.全班齊讀故事。
[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對新鮮有趣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要想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語文,為他們的想象插上翅膀,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這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利用聲音、圖片、動畫等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這樣就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充分地尊重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這節課生動有趣,學生的參與熱情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切忌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