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讀烏合之眾;中國人 烏合之眾
開始在新媒體這個行當謀生以來,我最喜歡看的書是《烏合之眾》。一讀再讀,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如何10萬+”的秘訣。
比如書中說:“人與人之間差異最大的,或許就是智力了。但是,同一種族的所有人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大凡事情一旦涉及情感領(lǐng)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消失了。”
沒錯,公眾號上每條爆款大抵都誕生自純粹感性表達的領(lǐng)域,因為在這些領(lǐng)域的群體意識智力極低,且很容易被暗示,甚至只接受暗示的力量,“如果有誰想讓群體冷靜下來,或是改弦易撤,那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彼裕粭l爆款出來之后,能準確把握另一個對立面進行暗示的推文也很容易獲得10萬+,算是比較高級的蹭熱點的手法。
不用多說,大家都想蹭世界杯的熱點。別的圈不熟,我所在的餐飲圈大多是毫無創(chuàng)意的蹭熱點,諸如設(shè)置大屏電視或投影、比賽競猜什么的。拜托,你又不是酒吧,最早那場球都是飯點之后的晚上8點,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難道心里沒點數(shù)嗎?有幾家餐廳選擇的是站隊營銷術(shù),算是比較聰明的,好歹也是利用了一下烏合之眾的個人愛憎心理。
但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采用另一個對立面來做營銷:沒有足球,這里只有美食和你想一起吃飯的人。說真的,不看球、對足球毫無興趣的消費者基數(shù)也很大的,干嘛要一窩蜂撲足球呢?熱點上站不了那么多人。
群P熱點是源于“熱點妄想癥”,簡單來說,就是極度缺乏理性能力的群體,想象力會變得無比巨大。熱點一出以為不得了啊了不得,然后大驚小怪、咋咋呼呼,今天PICK這個,明天PICK 那個,把自己的生活整得跟個風(fēng)向標似的。還隨時不計名利、絕對服從(參考王菊粉絲行動)、勇于獻身真實或虛假的理(熱)想(點)。有人把這一切糟糕歸結(jié)于新媒體,那肯定是冤枉了人家。因為這是群體的美(特)德(性),媒體只是使用者。
作為使用者之一,由于不斷要去研究如何利用烏合之眾特性來獲取流量,同時又無法克服自身的缺陷,怎樣都做不到“夸大其詞、言之鑿鑿、不斷重復(fù)、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生意做得也就那樣。置身這個隨時要假裝興奮的行業(yè),卻沒有掙到錢來真正興奮,自然是經(jīng)常性厭倦。
好想退休啊,可以不再假裝熱點在手天下我有。嗯,趁只有世界杯這個大IP的階段,一場沒看、一球未賭,暫時從這個喧囂的世界退休了一陣子。我自己把它描述為一次體驗,看看在一個巨大的熱鬧中保持關(guān)我屁事的態(tài)度會不會死。
結(jié)論是,不會。
作者 老瞿
編輯 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