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由美國作家威爾·鮑溫寫的心靈勵志書。威爾鮑溫牧師是一個可以與甘地相媲美的心靈導師,他“活出了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全球80個國家、超過600萬人熱烈響應,靠著手環和正念的力量,形塑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李紅霞向法律讀庫的投稿,作者系天津檢察官。原標題:我們該如何存在--《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
“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我該如何存在?”生活在喧囂的城市,華燈初上,卻又有多少人夜不能寐,他們是否也常常抱怨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困擾…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如何存在。《不抱怨的世界》就以真實的案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和對人們的消極影響。該書是一本震驚世界的心靈勵志書,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推薦這本書時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我也開始細細品讀這本書,并得到頗多啟迪:
抱怨不如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傳遞給讀者這樣一個生活理念:抱怨不如改變。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一則寓言:一個農夫和他心愛的驢子在趕路,驢子不慎栽到了一個坑里。坑太深了,根本無法救出驢子。最后農夫只得痛下決心,直接將驢子埋在坑中。農夫開始用鏟子往坑里扔土,驢子看到主人不救自己,反而用土埋掉自己,它很傷心,但驢子并未選擇坐以待斃。它一次次抖掉身上的泥土。就這樣如此反復,坑漸漸淺了,驢子踩著被墊高的土層走出了深坑。事實上,那些灑在驢背上的土,就有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很多人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總是選擇不斷地抱怨,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抱怨不起任何作用,抱怨還不如去改變。正如霍金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有奉獻,生命才有意義
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想到雷鋒日記里的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從這段樸實的話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做到敬業和奉獻其實并不難,不要抱怨自己的能力有限,因為即使我們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做棟梁之才,至少還可以做一顆小草為絢爛的春天獻上一絲新綠。對于我來講,既然我已把檢察工作作為終身的事業,我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獻給這莊嚴的選擇。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我也堅信唯有奉獻才能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實和快樂。從我加入檢察官這支隊伍起,我就默默地要求自己:要盡我所能、傾我之力,不抱怨、不放棄,認真完成我的每一項工作,為檢察事業的發展發光發熱。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是唱高調,曲高和寡。我想說,那是因為你并不了解我們的工作,當你看到檢察院里的燈光常常是凌晨才熄滅時,也許你就會明白:默默為檢察事業奉獻的不止我一人…
你信或不信,《不抱怨的世界》都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生活。如果朋友們在生活中也遇到了挫折和困惑,建議你在陽光暖暖的午后也捧起那本《不抱怨的世界》,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會漸漸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海闊天空》:“走出沮喪,才看見新宇宙。海闊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執著將命運的鎖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