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智商高的成語-表示聰明睿智涵養的字
諸葛亮是中國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等詞語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從正史記載來看,諸葛亮無愧為頂級智謀、政治家、軍事家。
未出隆中便為劉備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而后推動孫劉聯盟建立,將劉備集團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幫助劉備鞏固發展根據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
諸葛亮
在劉備死后力挽狂瀾,將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并且在北伐過程中以弱抗強、以攻為守,迫使司馬懿不敢出戰,連幾百年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名將李靖都對他的才能佩服不已。
可即使聰明如諸葛亮,在以下4位中國歷史人物面前,也未必有底氣認為自己的智慧在其之上。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在給劉備介紹諸葛亮時曾這樣形容,孔明此人不但可以比得上輔佐齊桓公稱霸、輔助燕國滅齊的樂毅,甚至可以與另外兩位安邦濟國的大才相提并論。
排名前兩位就是,輔助周王朝建立八百年王業的姜子牙、漢朝400年內的第一謀士——張良。
張良
諸葛亮的智謀已然達到了三國時期巔峰造極的程度,但在有著謀圣之稱的張良面前卻是稍顯遜色,打開史書,張良仿佛看過了劇本開掛一般,屢屢在主公危難之時獻上起死回生的妙計。
當劉邦搶先進入關中激怒項羽之時,是張良靠著自己和敵人陣營內項伯的關系主動設計將項伯為己所用,從而避免主公喪命于鴻門宴上。
在楚漢相爭的數年當中,張良的一條條奇計使得劉邦逐漸改變自身的頹勢,一步步使得勝利的天平朝向劉邦一邊。
諸如策反九江王英布、拉攏彭越破壞項羽后勤補給線、力勸劉邦重用開辟北方戰場、違背盟約偷襲項羽從而贏得楚漢之爭的關鍵性勝利。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當時天下人包括劉邦陣營內部謀士都大多數支持恢復西周分封制的時候,張良力排眾議,勸說劉邦萬不可恢復分封、讓山東六國死灰復燃,從而使得自秦以來大一統的局面得以延續。
當劉邦打算遷都洛陽放棄長安時,張良勸說劉邦將都城放在擁有四塞之固、良田千里的關中,使得西漢一朝中央政權有如磐石一般堅固。
當劉邦打算廢長立幼、令漢朝陷入一場繼承人危機當中之時,又是張良規勸呂后請了四位名高德重的長者商山四皓共勸劉邦,這才使得漢朝政權在劉邦死后平穩交接過渡。
諸葛亮后來稱贊張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可以這樣說,相較于諸葛亮,張良的計策可以用招招斃命來形容,較之前者更上一層樓。
要知道,終諸葛亮一生也未能實現漢朝的重新復興,其中雖有敵強我弱、劉備不如劉邦的客觀因素,但也離不開謀士發揮的作用,因此將其排在諸葛亮面前絲毫也不為過。
而第一名,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
據史書記載,張良本人之所以能夠如此出神入化善于謀略,其中關鍵性的因素就在于其年輕之時得到的一本奇書《太公兵法》,從中辛苦研讀10年之后方才出山經營天下。
而這本《太公兵法》的作者正是姜子牙。
據司馬遷考據,姜子牙出生于今天的山東莒縣,本來是商朝首都朝歌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吏,因忍受不了商朝暴虐的統治而離開了朝歌來到了名聲遠波千里的西岐。
在西岐,姜太公用了一招“愿者上鉤”的妙招就成功自我推介出去,讓周文王屈尊拜自己為太師。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在后來發生的西周滅商軍事行動當中,身為主帥的姜尚指揮諸侯聯軍以弱勝強,在牧野大破敵軍,一舉奠定了西周八百年的國勢。
姜尚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神乎其神的兵法被后世列為兵家之圣。
由此在唐玄宗時期設置的武廟當中被位列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即后世著名的武廟十哲中,張良則被放到了副祀的位置,從這也可以看出這兩人的地位之高。
故而稱姜子牙為中國歷史第一智慧之人實不為過。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聰明人,但是能夠做到在政界、商界兩開花;位居高位后能夠審時度勢功成身退、平穩度過后半生并留下了好名聲被后世所傳頌的人寥寥可數。
排名第四的范蠡即是這樣一位橫跨多個領域、懂得進退取舍的人物,被后人稱贊: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首先是一位善于經營、富國強兵的王佐之才,他在越國時采用“農末俱利”、“平糶齊物”的方法幫助國家迅速從弱小走向強大,為越王勾踐滅吳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范蠡
所謂“平糶齊物”,即在豐年由官府買入糧食,災年則由官府糶出糧食,這一偉大的政策成為了歷朝歷代政治家救濟災民的主要策略,開時代先河。
當越國成功滅掉吳國之后,范蠡看透了主公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于是毅然拋下了榮華富貴,離開了越國重謀生路,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慘劇。
離開越國來到山東之后,范蠡“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靠著自己經商方面的天賦而大獲成功為春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富豪,被當做后世商人的祖師爺。
除了這三位人物以外,還有一位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鬼谷子,排名第三。
鬼谷子
此人雖說未曾像上述幾位一樣安邦定國、建立不世功勛,但是提起他的弟子則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名師出高徒,鬼谷子門下擁有孫臏、蘇秦、張儀等人,他們從師傅處學成之后就在戰國這樣的大爭之世大顯身手,名震天下,為天下各國所追捧。
史書記載,鬼谷子既擅長兵家的六韜三略,又對縱橫之術了然于心,更兼有陰陽術士的江湖神算,完全稱得上一位全才。
不過由于鬼谷子的思想過于偏離了“正道”,在尊崇儒家思想的后世,這位太善于運用陰謀詭計的縱橫家自然得不到太高的評價,知名度自然不如以上幾位。
綜上,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五人排名順序如下:姜子牙、張良、鬼谷子、范蠡、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