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獻精神為主題的作文800字—以奉獻精神為主題的作文800字初中
【原題再現】
四、寫作(60 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請以“我將無我,不負青春”為標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參考解析】
今年荔灣高一上學期期末統考是一篇命題作文。這符合荔灣區統考的出題風格,因為去年也是命題作文(以“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為標題,寫一篇文章)。
乍看這個標題,相信大部分考生不會感到陌生,多少次作文考試,我們喜歡以“不負青春”收尾,在這個意義上,“我將無我,不負青春”可以看作是一句青春誓言。我們先看前半句“我將無我”,這宣告一種奉獻精神、利他精神,或者是擔當感、使命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無論是主動請纓扶貧一線的畢業生,還是疫情戰場上的“最美逆行者”,抑或是隱姓埋名為中華鑄造國之重器的科研工作者,都在闡釋什么是“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
“利他”對立面是“利己”。北大錢理群教授曾經對當代大學生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我們的青年們正越來越多地成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行文過程中,考生可以結合“精致利己”的現象,對這個命題提出自己的思考,讓論證更為深刻。
后半句“無悔青春”強調了這篇作文的身份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事實上,當代青年事實上正以青春之名擔當奉獻,用奮斗之路書寫無悔人生。考生要能站在新時代青年的角度,發出青春誓言。同時,這篇作文行文過程要能舉出“新時代,新青年”的人物素材加以觀點佐證。
【參考素材】
傳統文化里的“無我”精神
在中國思想史上,“無我”具有重要地位,儒家、道家思想中均有“無我”觀念。大致來說,“無我”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人格修養上的,一是施政方略上的。
作為人格修養的“無我”,是要杜絕私人的利益與偏見,以公正之心為人、為政。《論語 · 子罕》中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可寫作“無”,“毋我”即“無我”。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能夠杜絕四事:憑空臆測、武斷絕對、固執拘泥、自以為是。宋代邢昺的《論語注疏》里提到,“常人之情,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孔子卻能做到“群眾萃聚,和光同塵,而不自異”,表現出博大寬宏的精神境界,彰顯了不以個人私見、不戴有色眼鏡看人的“無我”態度。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對“無我”也有解讀。他認為,在孔子杜絕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就是“無我”,必須破除一己之私念,方能展現出“無我”的高尚境界。
【名師下水文】
我將無我,不負青春
如果有人問,什么是“00后”的青春?那應當是綻放自我,超越自我。許多正青春的人兒都希望在這樣一個五彩斑斕的時代留下最濃墨重彩的痕跡。然而有另一些人,他們在時光的暈染中慢慢淡去,并不是僅僅似過眼的云煙消失殆盡,而是用“我將無我”的信念,化為了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不負最光輝的青春。
“無我”是一種奉獻,它化夢想為行動,盡管低調卻令人銘記。大城市中的你我可能聽不見大山深處的贊歌。北京師范大學碩士黃文秀在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成為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員。一次次的下鄉探訪和親力親為,讓廣西百色的致富夢又前進了一大步。一次車禍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而她之所以在路上是為了盡快返回她工作的縣城。來年,百色的柑橘又將紅遍山野,“文秀小學”的朗朗讀書聲亦將傳遍云霄。其實,從選擇了扶貧之路的那一刻,黃文秀便注定“無我”,“無我”是一種奉獻精神,卻更讓人們清楚,這時代必定有我。
“無我”更是一個大我,它集小我于一體,成為一代人的里程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總能超越想象。有一種拼搏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玫瑰叫“女排姑娘”。即便我們難以說出她們的名字,但只要想到團結與拼搏,青春與熱血,就會想起“女排”。正是“女排姑娘”的忘我奉獻與集體精神,才寫就了中國女排不朽的傳奇。又豈止是女排,年輕的醫護人員鑄成了抗疫的長城,年輕的消防官兵搭成一道道安全屏障……或許,因為他們選擇了“無我”,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誰,但因為他們的存在,每個由年輕面孔凝聚成的群體才熠熠生輝。
因此,不妨用無我的信念,寫就你我的青春之歌。百年前梁啟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就像他并未提及這少年是誰,而事實上,無論這少年是誰,有了這一個個強大的個體,國家必定富強。“無我”是年輕的志愿者披上的紅馬甲,不被知曉姓名,卻被烙刻于心;“無我”是年輕的科學家手中的機器人,不被知曉姓名,卻被夸贊是“中國智造”; “無我”更是恰同學少年于一絲一毫處的奉獻和付出,盡管無我,但必將不負青春,不負未來。
(本文為廣州新東方高中語文教研組成果,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