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老師家訪的感悟-家訪老師對學生的建議
進城后做了班主任,從前任語文老師中知道,班中有這樣一個學生,城鎮低保家庭,父親有病喪失勞動力,母親離家出走,由奶奶撫養,要我多關注下。報名時,我正好看見了這位奶奶,她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加入班級微信群的家長。報名時,給我現金,讓我幫她孫女在手機上報名,因此印象深刻,于是決定今天新教師培訓完之后進行家訪。
培訓完已是11點半,我打電話給這位奶奶,要去家訪,但是不知道她家具體地址,讓她到學校來,突然又想到,她年齡大,腿腳不方便,我怎么能要她到學校來呢?真是不應該這么說。電話中,奶奶說在家等我已經大半天了,沒有出門,還邀請我去她家吃中飯。幸虧我剛才打了電話,要是我今天失信了,那多傷人心啊。由此,我有第一點感悟:對于尊師重教的家長,老師的每句話他們都當真的,因此老師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我們約定一點左右去她家家訪。
一點多,經過幾次電話聯系,曲曲折折終于到了奶奶家。奶奶和孩子在路邊等我,看見我很熱情。孩子的家很普通,一幢沒有粉飾的紅磚房,房內陳設普通,爺爺年紀大,有點耳背;還有一個叔叔,是唐氏綜合癥病人。爺爺連忙尋杯子給我倒茶,不久用一個黑色的搪瓷杯給我倒了一杯濃茶。沒過多久,奶奶又尋了一個玻璃杯給我倒茶,這個玻璃杯有點陳舊,對于有潔癖的人來說,可能會嫌棄。奶奶要我喝茶,我連忙喝了一大口,不喝怎么行呢?我想我要不喝的話,這個奶奶可能會認為我嫌棄她家杯子臟,那我的家訪就難開展了。再說,這個杯子也只是舊了點,挺干凈的,我又沒有潔癖。孩子的叔叔邀請我吃糖,我禮貌性的接了顆糖,剝開吃了起來。糖要吃的,不然人家怎么看,難道要別人認為你嫌棄他智力低下嗎?
我環顧室內,墻壁上貼了一些畫和獎狀。奶奶連忙說,這些都是孩子畫的。我夸畫得好,是真心夸畫得好。奶奶的話匣子由此打開。奶奶很健談,首先說了她想和我說的話,希望學校有資助政策時,我能及時通知她,我信誓旦旦的答應了她。二是給我說了班上曾經發生的許多事情。從奶奶的話語中,我明白這是位明事理、懂人情、熱心腸的老人,曾經她幫班級做了許多的事,幫原先的班主任解決了許多難題。我很慶幸,我來得很值,與奶奶的家訪,我獲得了許多原先班級的有效信息,便于以后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由此,我又有了第二點感悟:班主任一定要多和家長溝通,增進和家長的聯系,班級工作有了家長們的鼎力支持,班級管理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并且現在要求家長們配合的班級工作很多,如果家長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那班主任的工作就步履維艱了。
與奶奶告辭時,奶奶執意送我兩只家養的土雞和一袋家里種的花生、十多個雞蛋。我執意推辭,但奶奶堅決要我收下。我掏出200元給奶奶,要她給孩子買學習用品,奶奶又堅決得推辭,我只好作罷。出門時,我發現,放花生的袋子里裝有一個紅包,這次我堅決要退了紅包,不然其它的東西我不收。奶奶又是拒絕,經過我再三勸說,奶奶終于收回了紅包。我懷著歉意的心回家了。為什么歉意?因為我知道,現在網絡上有好多人說老師去學生家做家訪,就是為了收家長東西。而我,真的不想這樣,為了避嫌,我和奶奶說過這個,哎,最終還是收了東西,怎能不心懷歉意了。以后只能另找機會來回報這位奶奶了。
第一次家訪,總體而言很成功,我更加理解了原先許多優秀班主任為什么要加強和家長的聯系,也更體會到了肩上的擔子不輕:教書育人是本職,不負期望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