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菜的分類和口味;重慶菜代表菜
1、水煮魚
水煮魚,又稱水煮魚片,江水煮江魚,最早起源自重慶的渝北區,相傳它的前身是重慶的火鍋魚。做水煮魚時,用到的魚,多為新鮮的草魚。
步驟1:準備好一條草魚,魚片片好,魚頭,魚尾,魚骨切好,備用。
步驟2:分別在魚片里加入一個蛋清,適量料酒,生抽 ,鹽,蔥,姜,淀粉充分抓勻,腌漬10分鐘左右。
步驟3:準備好姜、蔥、蒜、干辣椒、干花椒、辣椒面、醬油、蠔油
步驟4:鍋中放入油,將魚頭,魚骨煎好備用
步驟5:加入水,煮沸然后下入生菜
步驟6:生菜撈出放在盤子里備用
步驟7:然后將腌漬好的魚片放入,不要隨意攪拌
步驟8:煮的成型即可,連湯倒出備用
步驟9:將蒜末,生菜,辣椒末,放在最上面燒入花椒辣椒油,澆上即可
在制作這道菜時,水煮魚的湯底,可以用提前做好的高湯,也可以先將草魚的魚頭和魚骨稍煎片刻,再加水和各種調料,煮好后,再放入經過腌制的魚片。做好的水煮魚,魚肉香嫩鮮美,麻辣入味,非常好吃。
2、毛血旺
重慶的毛血旺,是一道家喻戶曉的經典菜,也是重慶江湖菜的鼻祖之一。其中,“毛”一方面指食材毛肚,另一方面說明這道菜的制法比較粗獷,“血”指的是鴨血,“旺”在四川方言里有“凝固的血”之意,連起來就不難理解這道菜了。
原輔料:鴨血或豬血,鱔魚,火腿,牛百葉,黃豆芽,萵筍,土豆,金針菇,水發金針菜,水發木耳
調味料:生姜,大蒜,干紅椒,八角2顆,桂皮1塊,花椒,雞精,料酒,鹽少許(豬骨湯500ml)
保證口味:麻、辣、燙、鮮、香
制作方法:
- 鍋內燒開水,將金針菜和木耳放入焯燙片刻。再分次放入牛百葉,鱔魚段,及豬血氽燙(時間以30秒即可)
- 倒掉鍋內的水,在鍋內注入豬骨湯500ml(或清水),加入麻辣火鍋底料,雞精,煮至底料溶化,如果不夠咸,再加少許鹽。
- 先加入土豆片煮約2分鐘,再加入金針菜和木耳煮約2分鐘,接著加入鱔魚段及牛百頁,火腿,黃豆芽,金針菇。最后才加入豬血煮至湯再度沸騰。
- 將煮好的材料及湯放入一只大碗內。
- 鍋內放1/3飯碗油(油不可少)燒至7成熱時,放入花椒小火炒至變焦色,將花椒撈出。
- 再將姜,蒜,干紅椒,八角,桂皮放入小火炒至紅椒和姜蒜變成焦黃色,將八角和桂皮撈起。
- 再將滾燙的熱油及干椒,姜,蒜粒淋在食材表面即可上菜。
3、豆花飯
豆花飯是川渝貴一帶常見的小吃。豆花鮮嫩,蘸水香辣,清爽可口,開胃下飯。用豆花當做下飯菜的一種快餐食品,由一碗豆花、一碗大米飯、一小碟蘸水而組成。
做法:原料及配料有大米飯、水豆花、黃豆芽、豬肉末、水豆豉、油辣椒、醬油、味精、姜末、蔥花。黃豆芽用清水煮熟以后放在湯碗中,水豆花煮熟了連湯蓋在黃豆芽上,蘸水由豬肉末、水豆豉、油辣椒、醬油、鹽、味精、姜末、蔥花、香菜一起調配而成,用黃豆芽和水豆花蘸著蘸水,既香、辣、燙,又下飯,素而不淡,最適合吃得油膩了想吃清淡的人們的胃口。
4、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之一,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該菜式也是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其主要原料里少不了毛肚、黃喉、鴨腸、血旺等食材,其中“毛肚、黃喉、鴨腸”還被稱為重慶火鍋的“老三篇”。重慶火鍋的口味更偏向麻辣中的辣,口味較濃厚。
吃法:火鍋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因此,食客必須了解火鍋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1、在鍋中燙熟,其要訣是:首先要區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涮:即將用料夾好適用于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并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訣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火鍋的經驗應是先葷后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火鍋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5、重慶回鍋肉
回鍋肉,是川菜里的經典代表作,所謂的“回鍋”,指的就是要二次下鍋,這也是回鍋肉的特別之處。
食材和調料:五花肉 500克、蒜苗 3根、姜片4 片、花椒 粒、豆瓣醬 1勺、醬油1 勺、小米辣 3根、八角4顆、白糖 3克
做法與步驟:
第1步.燒一壺開水,把五花肉丟下去煮,水開后用漏勺打起浮沫。
第2步.姜片4片,四顆八角,花椒等倒下鍋一起煮香。
第3步.大火煮20分鐘左右后撈起肉。
第4步.放菜板上待涼后再切,切成不超過3毫米的肉片。
第5步.并同時切好蒜苗
第6步.鍋里放兩小勺花生油,待油5成熱時將切好的五花肉下鍋爆油,由于五花肉會爆出油來,所以放油不用太多。肉炒至肥肉透明即可,爆太久容易咬不動。(中火炒)
第7步.將肉推到一邊,加一勺豆瓣醬,繼續翻炒
第8步.加一點生抽調鮮味 ,這時加入小米辣。
第9步.倒入蒜苗,加一小茶勺白糖。調至大火翻炒20秒可起鍋。
6、重慶烤魚
重慶烤魚是一種發源于重慶萬州的傳統風味小吃,屬于川菜。整道菜結合了傳統川菜和四川火鍋用料的特點,有點像火鍋界的燒烤,又有點像燒烤界的火鍋。在流傳過程中,融合腌、烤、燉三種烹飪工藝技術,充分借鑒傳統川菜及川味火鍋用料特點,口味奇絕、營養豐富。
制作材料:
原料:羅非魚、萵筍、豆芽、蘑菇、紅辣椒、香菜、香蔥、生姜、蒜
調料:生抽,老抽、大蔥、泡椒、檸檬、鹽、雞精、孜然粉、辣椒粉、豆瓣(加點鹵料效果更好)
制作步驟:
1、魚宰殺,去魚鱗、魚鰓以及內臟(這些妖精讓魚販代勞了),反復清洗干凈,去除魚肚子里的黑膜,將魚從肚子刨成兩半,背部連接,再在魚兩邊剞上花刀5-6刀,然后放入盆中,加精鹽、檸檬汁、醬油、姜和勻,碼味30分鐘。
2.、烤箱200度預熱。將碼味后的魚兩面刷上色拉油,用錫紙包裹住放入烤箱上層烤15分鐘。然后打開錫紙再刷上少許醬油和色拉油,放入烤箱烤10分鐘再撒上孜然粉和辣椒粉烤15分鐘,(烤制的時間要根據自家烤箱的溫度和魚的大小決定,我的烤箱溫度偏低,魚也稍微厚一些,需要的時間稍長。最后根據實際情況,觀察狀態調節)。
3、在烤魚的時候我們來準備菜。將萵筍切條,蘑菇撕條,辣椒歇切條,香菜香蔥切碎,豆芽洗凈控水備用;
4、豆芽在開水里燙至九分熟,放入大盤子里,然后將烤好的魚放在上面;
5、熱鍋放油,然后放入姜絲和蒜爆香之后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然后放入切好的紅辣椒。再放入蘑菇和萵筍一起炒,加入開水燉3分鐘,加鹽和雞精調味,再澆在烤好的魚上即可。(天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盤子放在電磁爐上,吃的時候可以加熱。)
7、粉蒸肉
粉蒸肉 ,亦稱米粉肉 ,發源于江西。流行于中國南方(四川、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廣東梅州等地),所需材料主要是米粉和肉,烹飪方式是蒸, 屬贛菜系,不過,除了贛菜里的粉蒸肉,川菜版的重慶粉蒸肉,也是一道出名的地方菜。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香味濃郁。根據烹飪方法,可以偏辣,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輔以香菇、老藕、南瓜、紅薯等蔬菜。出鍋后的重慶粉蒸肉,咬一口外酥脆、內軟糯,口味偏辣,香味濃郁,也是一道十足的下飯菜。
食材原料:帶皮五花肉350g 、生抽醬油2大勺、老抽1小勺 、姜1小塊、白胡椒1小勺 、蒸肉米粉70g、料酒1大勺 、糖半大勺
制作方法:
步驟1 五花肉切成厚片。
步驟2 加入所有調料拌勻,腌制20分鐘。
步驟3 腌好后加入蒸肉米粉拌勻。
步驟4 把肉片碼放在碗里,放入蒸鍋,水開后中火蒸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出鍋。
8、酸菜魚
酸菜魚也稱為酸湯魚,是一道源自重慶市的經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流行于上世紀90年代,是重慶江湖菜的開路先鋒之一。
酸菜魚以草魚為主料,配以泡菜等食材煮制而成,口味酸辣可口;魚含豐富優質蛋白,能提供人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酸菜中的乳酸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還可以增加人的食欲。
制作步驟:
【原料】黑魚600克,泡酸菜100克,泡紅辣椒25克,泡仔姜、蔥花各15克,花椒3克,蒜5克,精鹽4克,料酒10克,肉湯500克,熟菜油500克。
【制作過程】將魚兩面各切3份,酸菜搌干水分,切成細絲,泡紅辣椒剁碎,泡姜切成粒;炒鍋置中火上,下熟菜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魚炸呈黃色時撈出;鍋內留油,放入泡紅辣椒、姜、蔥花,再摻入肉湯,將魚放入湯內。湯沸后移至小火上,放入泡酸菜,燒約10分鐘,盛入盤。
9、重慶辣子雞
辣子雞是一道經典的家常菜,一般以整雞為主料,加上蔥、干辣椒、花椒、鹽、胡椒、味精等多種材料精制而成,雖然是同一道菜,各地制作也各有特色。此菜成菜色澤棕紅油亮,麻辣味濃。
制作方法:
原料:整雞一只或雞腿一盒,花椒和干辣椒(1:4),蔥、熟芝麻、 鹽、味精、料酒、食用油、姜、蒜、白糖、淀粉。
主料:雞腿、馬耳朵蔥、干辣椒節、花椒、鹽、胡椒、味精、白糖、白芝麻、醋、淀粉、料酒、色拉油各適量。
步驟:干辣椒節去籽后,用白開水浸泡半小時,然后撈出擠干水,放碗里加淀粉白芝麻鹽攪拌均勻。油溫五成熱,下鍋炸至芝麻微黃撈出。雞肉切好放料酒、生抽、玉米淀粉、胡椒粉、鹽抓拌均勻,腌制20分鐘。然后油溫五成下鍋小火慢炸,至變面金黃酥脆,撈出。另起油鍋,放姜蒜花椒,豆瓣醬,炒出香味,倒入雞塊和炸好的辣椒,放半勺白糖半勺雞精,翻炒均勻。最后放蔥段,大火翻炒出鍋。
10、黔江雞雜
黔江雞雜,是一道非常接地氣的重慶江湖菜,用到的原料為雞的內臟,包括雞胗、雞肝、雞腸、雞心等。因為雞的內臟本身帶有比較重的腥味,通過加酸蘿卜、辣椒、泡椒、花椒同炒的方式,就可以去除掉那股異味。做好的雞雜,色、香、味俱全,吃起來辣得很過癮。
菜品原料:
材料:雞(200克)、雞心(100克)、蒜苗(10根)、青椒(5只)、干辣椒(10只)、指天椒(10只)、蒜(3瓣)、姜(3片)、蔥(2根)
調料:油(3湯匙)、泡野山椒(2湯匙)、生粉(1湯匙)、鹽(1湯匙)、生抽王(1湯匙)、雞粉(1/3湯匙)
制作工藝:
1、 雞珍和雞心去雜質,加入1湯匙生粉和1湯匙鹽揉搓數遍,用清水沖洗干凈,切成片狀。
2、 指天椒切成圈,干辣椒斜切成絲;青椒切成塊,蒜苗切成段;蒜剁末,姜切絲,蔥切段。
3、 燒熱3湯匙油,炒香蒜末、姜絲和干辣椒絲,倒入雞珍和雞心快炒2~3分鐘,炒至雞雜稍變色。
4、 加入2湯匙泡野山椒、1湯匙生抽王、1/5湯匙鹽和1/3湯匙雞粉拌炒入味。
5、 倒入指天椒和青椒塊,與鍋內食材一同拌炒30秒。
6 、倒入蒜苗翻炒均勻,即可上碟。
雞雜做法:
第一步:把洗干凈新鮮的雞雜(雞腸,雞心,雞肺,雞菌)切成條狀,然后加鹽和淀粉腌一會兒。
第二步:刮幾個洋芋,把洋芋切成塊塊。
第三步:切好大蒜和姜片,再從鹽水壇子里抓一個酸蘿卜和泡椒(酸海椒)出來。先把酸蘿卜切片再切成絲,泡椒可以就那樣子。再把幾個佐料放在一個小盆子里。
第四步:我們先找一個鍋兒出來,把豆芽放在里面墊底子。
第五步:然后就開始在另一個火上的鍋兒里放油了,油炸好了就把土豆丟進去,把洋芋片炸熟了之后舀起來,放在豆芽鍋里面。
第六步:重新放油,油煎好了之后,把雞雜放進去爆炒。炒好之后,加上特制香油。特制香油的做法等會再來說,我們來看步驟。
第七步:把第三步里面的東西倒進雞雜鍋里,加豆瓣,花椒,芹菜,青椒,筍子,干辣椒,然后再加鹽,味精,雞精,最后大火爆炒。
第八步:炒好之后,就可以把雞雜倒進放豆芽那個鍋里,再加香菜,香噴噴的黔江雞雜就做好了!然后上桌子,用文火慢煨,越吃到后面越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