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粽的包法視頻教程—三角粽怎么包好吃
提到非遺,你會想到什么?
是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一抹印記?是央視制作精美的紀錄片?是少數民族引以為豪的文化傳承?還是在社交平臺上橫掃四方的奇幻開場?
而對于紙緣(化名)來說,這是她的愛好,同時也是事業。
紙緣(化名)經營著一家網店,主要售賣三角插折紙材料。作為我國的非遺文化之一,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三角插的折紙藝術。對于她本人來說,現在的狀態簡直太酷了,既能享受生活,又能掙錢養家。
社交網站上所有的人都在勸告后來者,不要把愛好當作事業,否則就是愛好沒了,事業也沒了。但紙緣(化名)可能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例外,她把愛好當作了自己的事業,12年過去了,她仍然懷揣熱情,還希望將三角插的折紙藝術推薦給更多人。
這段時間,紙緣(化名)還報名參加了“淘寶星生代”造星計劃,有特色的中小商家會有流量扶持。在參加了一次線下活動之后,她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愛好者,還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在攤位面前聚集。
“80后”的紙緣(化名)畢業后,和很多人一樣按部就班找了一份工作。畢業后的頭兩年,雖然是一個“月光族”,但紙緣(化名)的生活很快樂,和朋友一起吃飯,旅行,倒也悠然自在。
偶然一次和男朋友一起旅行的過程中,紙緣(化名)接觸到了三角插。小攤販用撲克牌做出的花瓶,一下子勾起了她小時候用紙做牛角包和菠蘿的記憶。
有人被特殊的氣味擊中,有人被好看的裝飾吸引,有人為夕陽西下的黃昏駐足,在那一瞬間,紙緣(化名)覺得三角插是自己的光。
當時紙緣(化名)就覺得這個東西很特別、很有趣,回家后她立馬就找了很多廢紙片,拿來裁剪。然后上網找各種教程,但當時網上的教程并不多,紙緣(化名)只能自己琢磨,用三角插做出一些簡單的產品。
紙緣(化名)至今還記得自己正式做出的第一個產品。一個用三角插設計出的“福”字。當時恰逢新年,看著“福”字貼上墻上的那個瞬間,紙緣(化名)覺得心里好像有一個小火苗被點燃了。
在那段時間大學生的創業潮流中,紙緣(化名)辭職了,她想把愛好變成自己的事業。當時淘寶正在人群中流行,紙緣(化名)跑去開了一個網店,又因為與紙結緣,她將網店取名“紙緣手工三角插”。
那時候三角插藝術折紙還是一個小眾愛好,創業的啟動期并不容易。周圍很多人對紙緣(化名)的選擇表示了懷疑,周圍有朋友說這不就是一堆紙嗎?誰閑著沒事買這些東西回家?
創業初期的紙緣(化名)需要買很多材料,資金并不充裕的她,還要找朋友借錢,有好幾次,紙緣(化名)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錯路了。
2013年,一位手工課老師找到了紙緣(化名)。
手工課老師覺得三角插可以幫助小朋友們識別顏色,做一些簡單加減法,還可以做空間識別,是手工課程的最好教學工具之一。雖然此時淘寶上做三角插的店鋪已經不只是紙緣(化名)一家,但紙緣(化名)在過去兩年上的創意積累吸引到了這位老師。
給小朋友做手工課教學的工具,也讓紙緣(化名)意識到相較于意義,簡單好上手,快樂可能會更重要。于是紙緣(化名)開始制作一些簡單的水果,還有可愛的小動物,用于小朋友們的手工課教學。
老師的手工課程大獲成功,紙緣(化名)的作品也被更多人知道,紙緣(化名)說很明顯感覺買三角插的受眾更多了,很多都是家長。現在店鋪已經聚集了4萬多粉絲,有人在等她出新的教程,有人在等她出新的創意,紙緣(化名)也從消費者的需求上尋找新的靈感。
一切開始走上正軌,她說還好沒放棄。
今年,紙緣(化名)報名參加了淘寶星生代中小商家造星計劃,有特色的中小商家,將獲得搜索、直播等專屬流量扶持,還可以享受到專屬的營銷活動參與資格。今年“618”,淘寶為年輕新商家上線“淘寶星生代”會場,紙緣手工三角插也迎來了一波新關注,自然流量能到往年同期的2倍。
和以前普遍都是專業玩家不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通過社交網站了解到三角插。
紙緣(化名)說,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以前賣三角插,只需要簡單介紹幾個步驟,消費者就會自己琢磨產品是怎么組裝的,現在大部分人都需要非常詳細的教程,偶爾還有人覺得很難。不過這是一件好事,說明三角插被更多人接受了。
她表示,接下來會創作更多國風和動漫風格的產品,擁抱年輕人的審美,讓更多人了解三角插的文化。
視頻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