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沙溪古鎮游玩攻略—大理沙溪古鎮游玩攻略幾月份去合適
年初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讓大理再一次火出了圈。不過準確來說,作為全國人民的精神烏托邦,大理一直都火,只不過流行從“一路向西去大理”變成“去有風的地方”,地點也從蒼山洱海邊,來到了沙溪這個曾經被稱作“被人忘記的小鎮”的地方。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走訪了解到,作為一個年年國慶都大熱的旅游景點,時至今日,沙溪比起昆大麗開發完善的其他古鎮來說還是略微小眾,黑潓江、玉津橋、寺登街、古戲臺等建筑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古老的特色。如果渴望過幾日悠閑的慢生活,那么清靜古樸的小鎮沙溪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后來沙溪又一躍成為茶馬古道的鹽都,再加上南詔、大理石窟的開鑿,它成為了一個集商貿與佛教文化于一體的古鎮。因其處在南詔、大理國通往沙登菁、石鐘山石窟的必經地,成為唐和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個陸路碼頭,盛極一時。
古寺廟,古戲臺,古商鋪,古老的紅砂石板街道,古樹,古巷道,古寨門……沙溪古鎮至今仍然保持著最古老的建筑特色。
古戲臺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東面建筑群中央臨街位置,與西面興教寺殿宇、寺門建筑成一中軸線,將古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從而為各類生意劃定經營范圍提供了實物標志。古戲臺主體建筑結構是魁星閣,戲臺只是其附帶功能,是當地白族人民敬奉魁星的地方。而沙溪人非常喜歡歌舞,作為外人眼里的“歌舞之鄉”,據說沒有登過古戲臺表演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沙溪人。
漫步古街紅砂石板,登上古戲臺,看一看四方街鋪面和馬店,走一走黑潓江,上玉津橋,聽一聽沙溪洞經古樂,體會古老民族的古音樂韻味,不禁為茶馬古道上能保存下一個完整的古集市而慶幸。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商貿交易的地方。這里是一個集寺廟、古戲臺、商鋪、馬店、開闊的紅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于一身,功能齊備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專家們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經過寨門,一條狹窄、深長的古巷道悠然而來,兩邊殘舊的古鋪悄然聳立在巷道兩邊。濃濃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使人們不禁想到古時馬幫進寨門過巷道的情形。
狹長的巷道盡頭,是寺登的經貿中心——四方街,整個街面用紅砂石板鋪筑。寺登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個街市,熱鬧非凡,各地來的馬幫在街天前一天下午就陸陸續續通過巷道來到古街投店住宿。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是云南的第一家先鋒書店,由原村里的一座糧倉改建而成,內有大約兩萬多本藏書,其中不少是云南本土作家的作品,還有介紹白族風情文化的書。如果對白族文化感興趣,可以來這里找找書、看看書、發發呆,簡直是神仙生活!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孫嘉辰 通訊員 董嫣紅 攝影報道
一審 熊波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編委 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