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鬼城景點詳細介紹_豐都為什么被稱為鬼城
1992年長江三峽攔河大壩開工在即,上游沿江許多名勝古跡將要葬身江底,據說著名的豐都鬼城亦在劫難逃。我很幸運,有機會在鬼城即成澤國之時到彼一游。
鬼城,位于四川省涪陵地區東部,坐落在長江北岸,距重慶172公里,從重慶乘船,大約一日一夜便到了。鬼城其地原為東周時巴國的別都,后幾易其名到隋朝改為豐都。據記載,我國古代大文人李白、白居易、三蘇父子、范成大都曾暢游鬼城,并留下吟誦鬼城的詩篇。
我知道鬼城,是借助舊小說《說岳全傳》、《西游記》。其中所描寫的奸臣秦檜豐都地府受刑、唐王游地府十八層地獄之情景,真令人毛骨悚然!或許是獵奇心理作祟,越感到恐怖,越想到鬼城看看。這次到了豐都,也算了結了多年的心愿。
欲上鬼城,先上名山。名山位于豐都縣城東北角,鬼城就建在這山上。下船上岸,行十余分鐘,便見一高大門亭,上面立書“鬼城”二字,下面橫寫“天下名山”四字。進入門內,便算進了鬼城。
原先想象鬼城內一定陰森可怕,心理上早已做好準備,誰知眼前卻是鳥語花香,樓臺亭閣水榭,令人恍如置身江南園林之中。沿著山路拾階而上,穿過通幽門、幽冥世界門、平都福地門、哼哈祠、山曉亭、報恩殿,便到了赫赫有名的奈何橋。
奈何橋系三孔石拱橋,長不足4米,兩旁設鑲花石欄,橋面鋪著亮可鑒人的青石。據考,此橋為明代建筑,原名“通仙橋”,后順應陰曹地府之說方改稱奈何橋。橋下的石池,常盛一潭碧水,被稱為血河池。
傳說人死為鬼后都要通過奈何橋,若生前行善積德,便可順利過橋,如活時作惡多端,不忠不孝,便不能通過,還會被惡鬼拉入血河池……這些帶著濃重迷信色彩的無稽之談今天當然很少有人相信了,但人們還是愿意順利地跨過奈何橋。不過,由于橋面光滑,加上香會期間常用燭油擦拭,過橋時要格外小心,否則跌一跤恐怕在所難免。
過了奈何橋,經寥陽殿,登三十三步天梯,便進了南天門。門內大殿供玉皇大帝等神像,似乎有點不倫不類,讓人弄不清進的究竟是天宮還是地府。玉皇殿后的無常殿倒合情理。既然是“陰間”,當然少不了捉拿亡魂的黑白二“無?!?。
快到名山頂部,林蔭道前閃現一座四角飛檐的古式樓亭,門額橫書“鬼門關”三個黑色大字。舊小說寫人死后到豐都地府報到,都要過鬼門關,而且要過此關還要帶上陰曹地府的通行證——“路引”。據說,解放前這里印刷的“路引”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個方印,亡魂持此通行證,方能順利過關。否則,無常二鬼、便要嚴刑拷打辨明該鬼在陽間的善惡表現再行發落。這大概就是“要過鬼門關,留下買路錢”吧。
過了鬼門關,便是名山最大的廟宇天子殿。正殿內正中供陰天子像,兩旁為“六功曹”像,個個表情端莊威嚴,中殿立“四大判官”、“十大陰帥”塑像,都是殺氣騰騰的兇相,下殿左右兩廂是長廊,為東、西地獄,塑有十八層地獄的各種酷刑泥塑。這兒可謂集天下酷刑大觀,什么抽筋剝皮,拔舌鋸身,油炸石磨,不一而足,無非就是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實在令我不能恭維的是,那些塑像極其惡劣,毫無藝術性可言,就連嚇唬人的作用恐怕也談不上呢!
在天子殿后,有一座二仙樓,傳說是漢代陰長生、王方平對弈之所,此樓是名山最古之建筑,登斯樓可覽名山全景。下了二仙樓,步出天子殿,見一小門旁一副楹聯倒很耐人尋味:“步入天子殿自思善惡報應,走出黃泉路莫忘公正做人”。細細想來,鬼城原本人造,所有傳說大抵虛構,游鬼城根本用不著心懷懼怕,重要的是正正派派地做人,也就不負古人造鬼城的一番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