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舜帝陵景區介紹、永州舜帝陵門票多少錢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中華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是軒轅黃帝八世孫。
山東博物館館藏文物
舜在位期間任賢使能,百業興旺,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在位期間,據《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是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重要推手,舜帝文化精髓是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因此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
中華民族有敬奉先人的美德,因此在舜帝的出生地和舜帝歸葬地均有祭祀舜帝的大典,以銘記歷史,不忘先祖。
但是由于當時的文獻記載較少,特別是經過秦朝時期的“焚書坑儒”之后,遠古時期的記載多已模糊不清,而舜帝也亦然。如今有許多地方都說自己是舜帝出生地或歸葬地。比如山東諸城、鄄城、山西臨汾、浙江上虞等均說為舜帝出生地;而山西運城、湖南永州則說是舜帝歸葬處。
那么對于舜帝陵的說法,山西運城和湖南永州也是爭得火熱,而且兩處舜帝陵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樣有憑有據的地方,哪一個是真的呢?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于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陵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舜帝陵景區內有舜帝陵和舜帝廟,其中據史料分析陵冢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
舜帝陵廟神道兩旁保存有五株樹齡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懷里都抱著一棵死柏,甚為奇特,被稱為“夫妻柏”或“連理柏”,東邊一株樹干形似龍爪,樹根形似龍椅,相傳當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休憩,故這棵樹又稱為龍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樹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歷史,五個主枝形似虬龍,民間稱為“五子登科”。陵前有兩塊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有這些古柏推測,舜帝陵來源歷史應是非常悠久。
而始建于唐朝的舜廟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布局嚴謹。廟內現存明、清、民國時期重修碑刻7通。
舜廟歷經滄桑,元末時曾毀于戰火,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嘉慶二十年(1815)又在大地震中損毀,現存文物古跡多為重建的。
永州舜帝陵又名舜帝廟遺址,位于寧遠縣城南三十公里處的九疑山,是已知時代最早的舜帝陵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帝陵景區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院內建筑多為今重建。其分為兩個自然院落,九個單體建筑,從外入內有玉帶橋,儀門、神道、山門、干門、拜殿、正殿、寢殿、左右廂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宮墻環繞;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是我國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
九嶷山的帝陵是唐、宋兩朝祭祀舜帝的陵廟遺址,是已知時代最早的舜帝陵廟。從發掘出來的遺址來看,宋代舜帝陵廟規模十分宏大,建筑面積達32000多平方米,已經發掘5014平方米。在宋代舜帝陵廟的建筑基址之下,還發現了唐代舜帝陵廟建筑遺址、建筑構件和大量的唐代文物,印證了歷史文獻關于唐代舜帝陵廟的記載。
九嶷山還流傳著娥皇、女英千里尋夫的動人故事。據說舜死后,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千里迢迢來到九疑尋找舜帝陵墓,但是,娥皇、女英最終沒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雙雙投水自盡于洞庭湖。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簫韶峰、斑竹巖、舜池、舜溪皆與舜帝奏九韶之樂及二妃揮淚斑竹的傳說有關;而舜源峰據說就是舜帝陵。
看過這兩處舜帝陵的介紹,你能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舜帝陵了嗎?
其實,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舜帝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后人對于自己先祖的敬重和文化的傳承,這也是為什么多地都有祭祀舜帝的典禮所謂的文化源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