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廟在什么位置,吉林文廟現在開放嗎
吉林永吉州文廟(吉林文廟的前身),原址位于今吉林市北京路55號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院內西北側。清乾隆元年(1736年)始建,乾隆七年(1742年)落成。正殿懸有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此匾額應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由康熙皇帝書成,存于宮內的。此外,在嘉慶年間,又由嘉慶皇帝賜御書“圣集大成”匾額一塊,懸正殿。
1916年,原吉林永吉州文廟舊址內的魁星樓
魁星樓,由吉林理事同知(官名)圖善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位于永吉州文廟內東南隅。魁星樓由基座和二層樓閣組成。樓高14米。一樓高8米,底周44米,各邊11米,建筑面積121平方米,磚石結構。南面有門,門楣上題有“文光射斗”。四周有十二根周長1.5米的紅漆木柱,柱上橫梁是龍頭斗拱。四周正檐飾有祥獸吻頭。二樓高6米,木結構。樓身與十二根圓柱都是紅色。圓柱橫梁也是斗拱。樓頂由筒瓦加蓋。樓上供奉著主宰文運之神——“魁星”。
魁星樓建成后于咸豐八年(1859)第一次補修,同治十三年(1874)再次翻修。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失敗后,俄軍在此駐軍。光緒三十三年(1906)日本人在此建立吉林日本領事館。
1911年左右,作為早期吉林日本領事館時的原吉林永吉州文廟舊址和院內魁星樓
幾張清末民國時期的吉林永吉州文廟和魁星樓影像
1908年,為“吉林官立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兩級小學”址。1911年,“吉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 搬遷至此。1913年,又成立了“吉林省立模范小學校”。1937年被日偽改為“公立新開門兩級國民學校”。1947年改為“通天區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改為“吉林省實驗完全小學校”。1955年因省會遷往長春,改為“吉林市實驗小學”,期間曾更名為“吉林市第二十六小學校”。
偽滿時期的吉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正門,位于新開門內原永吉州文廟址,圖中左側建筑為魁星樓
偽滿時期,女子師范的學生在校內活動,圖中遠處的魁星樓
網絡圖片,存于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內的原吉林永吉州文廟魁星樓上的一對望天吼
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校內原魁星樓址,立碑“文光射斗”,該碑現已拆除重新建立
1964年8月,經省文化局批準,學校為了保證學生活動的安全,將年久失修的魁星樓拆除,只剩一對望天吼存于校內教具室。1981年由于吉林市成立第二實驗小學,遂定名為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在魁星樓原址上立碑,上題“文光射斗”四字,以此紀念魁星樓。
來源:新浪“渡橋的博客”
初稿:2014年9月
編輯:渡橋
丨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家鄉、了解歷史、了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