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位鏢師歷史事件,232位鏢師歷史事件概括
晉中,位于山西中部,是連接晉南、晉東南以及川陜、中原與省會太原和都城北京的交通樞紐。
晉中歷史上商賈云集,商業發達,是晉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晉商故里,茶商之都”之美譽,經營業務涉及鹽業、糧食、棉布、茶葉、絲絨、顏料、鐵貨、藥材、、牛羊、毛皮等等。
當年,由福建武夷山到中原地區繼續北上的茶貨馱隊,沿太行山羊腸坂過碗子城,進入山西澤州府(現晉城市),過潞安府(現長治市),到達晉中的祁縣金鎖關,經劉家垴、來遠、盤陀,出子洪口到魯村后,對貨物進行整理分裝后,就來到平遙。
晉商開辟出萬里茶道后,使得埠際商品貿易擴大,貨幣流通量劇增,帶動了鏢局、票號的誕生,其中享譽世界的日昇昌票號總部就設在平遙古城內。
票號的出現,讓晉中商人真正實現了茶通天下、貨通天下、匯通天下、德通天下。
完整保存一座古城
采訪團隨行專家、中國商業史學會萬里茶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所長田建說,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祁縣魯村成為貨物的轉運站,茶貨在此要整理分發,運輸方式也要由騾馬隊換成馬車,繼續北上。
田建說,在清代,魯村有“利泉”“豐元”“萬順”和“德業”四家大的車馬店,僅駱駝就養有2萬多峰,其中800峰—1000峰的有3戶?!罢哲囁R龍,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碧锝ㄕf。
魯村所處的位置還有一個特殊性:它距離祁縣、太谷、榆次、平遙的茶商、票號的總號都不遠?!把哼\人員要回總號送樣品檢驗、匯報請示等,這就讓許多票號在魯村設有機構或派有專人辦理貨款結算事宜?!碧锝ㄕf:“有的馱隊干脆就回到設在平遙城內的總商號,專門辦理相關業務。”
平遙縣位于山西中部,是座有2700年歷史的古城。迄今,仍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為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舊稱“古陶”。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后,平遙始終是縣治所在地。
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平遙開始修建城墻。明洪武三年(1370年),平遙城在舊墻垣基礎上繼續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據史料記載,明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等年間,平遙城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平遙城四面修建大城樓,從此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古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平遙古城城墻高約12米,而總周長6163米的城墻,將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分隔為“舊城”“新城”兩個完全風格迥異的世界。
平遙城墻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
作為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縣城,平遙至今保留著原有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巷構成。整座城市的形制非常周正,街道橫豎交織,街巷排列有致。
因與其他古城形制不同,有六道城門的平遙被稱作“龜城”,南門是頭,北門是尾,上、下東門及上、下西門四座城門為四條腿。
11月13日15時,在平遙古城下西門附近,平遙縣文物局文史專家趙鵬圖說:“從晉東南過來的茶商馱隊,由平遙古城的上、下東門進入城內后,就將貨物進行分配,走西路的從下西門出城,走南路的從上西門出發,北上太原方向的商隊就從上東門而出。”
當年,平遙古城城門附近的街道商鋪集中、市場繁華,兩側設有許多商業客棧,為南來北往的商客提供食宿。
據介紹,清嘉慶、道光年間,平遙城內茶商形成規模。茶商大戶以平遙北營村朱姓為首,在平遙城內設有總莊,在漢口設分莊。票號誕生以后,茶商每年春季從票號大舉融資,促進茶業發展。
在平遙,除朱姓開設大型茶莊外,其余有據可查的茶莊還有保大長、泰和長、隆新魁、祥泰隆百貨莊、乾錫永鴻記茶莊等多家茶莊。
票號日昇昌
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當時,世界遺產委員會給出的評價是:“平遙古城建于14世紀,是現今保存完整的漢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其城鎮布局集中反映了五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建筑風格和城市規劃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與銀行業有關的建筑格外雄偉,因為19至20世紀初期平遙是整個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提到“中國金融業的中心”這個話題,就不能不說大名鼎鼎的日昇昌票號。
日昇昌票號位于平遙古城西大街,如今與“蔚泰厚”“日新中”票號合稱為中國票號博物館。
由于這三大票號的存在,西大街成為名副其實的“平遙金融華爾街”。讓人不解的是,一字排開的三座票號與坐北朝南的院落不同,均是坐南朝北。
據平遙縣文聯原主席、文史專家趙永平介紹,清代國內有50多家票號,其中就有20多家的總號就開在平遙,而日昇昌的分號遍布國內77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于世。
票號的出現,源自于平遙商人骨子里的創新精神。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商品貨幣經濟空前繁榮,晉商的一些大商號已形成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的、聯網式跨地區的經營組織系統。在這種情況下,總號和分號、分號與分號以及與客戶之間、大宗的批發、運銷和巨額的現銀解運業務日趨繁多。
現銀解運業務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鏢局的發展。雖然現銀解運可以依靠通過鏢局武裝押送來實現,但卻很費時間,再加之鏢師的費用也大,且途中并非絕對安全。于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應運而生。
經專家根據現存的各種史料推算,日昇昌票號創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道光四年,距今近200年歷史。
當年,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總號就設在平遙縣城內繁華街市的西大街路南。
這座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的票號,首開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日昇昌票號在業務上兼營存銀和放銀,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業務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日昇昌成立3年后,分號發展到山東、河南、奉天、江蘇等省份,從而使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奉天等北方五省商人去往蘇州販貨每年需保鏢運銀數百萬兩的狀況,改為“俱系會票(匯票)往來”。
1840年前后,山西票號已由平遙幫擴張為祁縣、太谷在內地三大幫,共11家。到清末,山西票號增加至33家,在國內外共設分號400多家。中國的匯兌業務基本上由山西票號壟斷,而分號最多、業務量最大的,只有日昇昌一家。
19世紀時,日昇昌一度操縱整個清朝的經濟命脈。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日昇昌所屬的35個分號,僅其中14個分號的統計,全年匯出匯入款項就達3222萬兩白銀。
有種說法認為,日昇昌就是中國票號的種子,這粒種子還影響了云南、安徽、浙江等商家紛紛躋身票號業。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平遙縣城內就出現了20多家票號,除日昇昌、蔚泰厚、日新中外,還有日昇通、日昇達、百川盛、萬源盛、協同慶、協同泰等大票號,主要集中在西大街和南大街。
在票號發展的百余年間,一座縣城能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街巷內遍布票號經理們和富商大賈住的深宅大院,這一現象全國罕見。如今,平遙古城書院街11號院,就是雷履泰舊居。
屢屢創新的“平遙幫”
11月14日上午,“弘揚晉商文化,重走萬里茶路”平遙段座談會暨“晉湘古今”品鑒會在平遙舉行。
緣起萬里茶路,茶緣千年古城,茶因人添香,城因茶增色。
在平遙古城東大街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清虛觀,至今這里還流傳著一段南方人上東城墻采摘一種高級名茶——“谷雨芽茶”的故事。
在平遙古城西大街,有座中國古兵器博物館。在館長劉文濤的帶領下,山西晚報記者在展柜前,看到了收藏的許多鐵質煮茶器、茶刀、茶錐等與茶有關的老物件。
從清中期開始,平遙城內已有錢莊、布莊、綢緞莊、茶莊等20多種行業類型,與“茶”相關的行業僅是其中之一。
“平遙人很尊崇茶葉,女兒出嫁時,父母親要陪嫁一對茶盅。次日女兒回門時,要給父母親‘看茶’?!碧崞鸩栉幕竭b縣文聯原主席趙永平認為,當地民間有濃厚的茶民俗文化:“平遙是晉商文化的發祥地,是出奇跡的地方。茶文化在當地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許多地方還保留著茶房廟等茶文化歷史遺存。”
日昇昌票號的前身是顏料莊,蔚泰厚票號的前身則為綢緞莊,用現在的話來說,均為跨行業經營。趙永平認為,從歷史上看,平遙商人最大的特點是有創新精神。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天下第一街”——武漢漢正街,夾雜在天南海北的“打貨”人群里,就有一支令人不可小覷的“平遙幫”。在云集天南海北的方言中,平遙幫在這里占據了一片天。
平遙人擅長紡織、針織品,他們更是團結互助,一代又一代、一村帶一村、一家帶一家南下涌入漢正街,成為小商品貿易代表,更成為這條街上的“江湖兒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漢正街小商品貿易很大影響,市場重新洗牌勢在必行。在漢正街中小企業的平遙商販們的經營形式也發生著變化,開啟了直播+服裝貿易、電商+貿易、鄉幫+貿易,為恢復并重塑新的市場生機努力創新。
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平遙幫,靠的都是勤奮、老鄉團結。在眾人眼里,平遙幫就是“團結、吃苦、敢闖”的化身。
清道光年間,平遙以紡織業聞名國內。上世紀80年代初,平遙縣寧固鎮襪子加工廠、個體戶發達,平遙王成祥等人背著尼龍襪子來到漢正街,從起初的幾個人發展到60多人的平遙幫。背著襪子闖蕩武漢碼頭的平遙幫,吃苦奔波,生意越做越紅火,成為漢正街上的新晉商。
20世紀90年代,平遙幫越聚越多,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老鄉帶老鄉,漢正街抱團發展商貿市場。鼎盛時期,在漢正街上經商的平遙人達5000多人,占據整個市場95%以上的份額,一度壟斷了漢正街上的襪業貿易。
如今在漢正街的平遙幫所涉及的行業不再單一,除父輩傳承的服裝針織傳統業務外,還涉足金融、環保、土壤監測、網絡文化傳媒、商場投資等行業。
位于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酉州的安化第一茶廠,其前身是1902年晉商創建的茶行,廠區內現存的百年、鋸齒形車間、西大門牌樓等見證中國茶葉發展的標志性建筑,并且收藏著上世紀40年代至今的珍貴茶葉標準樣和文獻等,被譽為“安化茶葉活態型博物館”。
9月16日下午,采訪團冒著連綿細雨來到安化第一茶廠。在千兩茶晾曬棚內,傳來陣陣令人熟悉的鄉音——“平遙話”。
這位操“平遙腔”的人,是平遙縣商人李鴻晉。作為新晉商代表,他到福建武夷山參加了“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中文旅推介會后,專程來到安化第一茶廠。
雖說是平遙居廣居賓館老板,李鴻晉2年前卻成立了茶葉公司開始做茶。去年,有意要建一座茶文化主題酒店的李鴻晉從安化第一茶廠定制了4支兩萬兩花卷茶作為展示品。今年,他又到安化第一茶廠訂購了6支兩萬兩花卷茶。
如今,擔任平遙縣茶商協會會長的李鴻晉跨行業與安化第一茶廠合作,聯手推出了“晉湘古今”手筑茯茶,誓言發揚晉商創新精神,書寫新時代茶人新篇章。
“又見平遙”呈現輝煌
“《又見平遙》太震撼了,花200多塊錢不虧!”11月13日22時,在平遙古城城隍廟街37號,有家陌上花開咖啡吧,十幾個從外地來的年輕人在一起高興地聊著,話題圍繞著剛看完的情境劇《又見平遙》。
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講述的故事是:清朝末期,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亓朔痔柾跽乒竦囊粭l血脈。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后,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
11月5日,由中國文旅內容聯盟、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游演藝大會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辦,旅游演藝行業領袖、知名文旅專家、景區機構代表、演藝編創團隊、服務機構等400位專業人士共赴盛會,通過權威榜單公布年度旅游演藝行業報告、領先機構、票房榜單等數據。
在此次大會中,平遙縣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度中國旅游演藝機構十強”榮譽、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榮獲“中國旅游演藝獨立劇場類劇目票房十強”榮譽。
2013年2月18日,《又見平遙》首演。從此每天5場演出,觀眾人數限定在5000人以內。據平遙縣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康青峰介紹,截至11月15日,《又見平遙》共計演出5600余場,觀演人數388萬余人次,演出收入6.2億元。其中,2019年全年接待觀眾69萬余人次,場均上座率98%。
“從《又見平遙》的表演形式看,就是一種創新,作為一個藝術作品,濃縮了晉商精神,講述了晉商誠信、創新的精神。如今的平遙人已把創新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逼竭b縣文聯原主席趙永平認為,宣傳好《又見平遙》就是宣傳了平遙人的創新精神。
山西晚報記者 李吉毅
(責編:馬云梅、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