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國花園景點介紹_洛陽國花園在什么地方
中國國花園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總規劃設計面積1548畝,東西長2500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牡丹專類觀賞園。
中國國花園始建于2001年9月,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牡丹專類觀賞園,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河南岸隋唐城遺址之上,東起洛龍路,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依洛河,東西長2400米,南北最寬524米,占地1548畝。中國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底蘊,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國國花第一園”之美譽。
自西向東共分為六個景區,即:西入口景區、牡丹文化區、牡丹歷史文化區、堤面游賞區、東入口景區、生產管理區。其中種植牡丹1000多個品種50萬株,包含牡丹的九系,種植喬、灌木及各類植物100多個品種200余萬株。在環境布置上以植物見長,自然流暢,突出體現了傳統皇家園林的造園風格。中國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艷冠群芳的牡丹,千姿百態的植物、奇石疊翠的山巒、風情各異的亭臺、碧水蕩漾的湖泊、古風古韻的建筑……美景無限,占盡風流。
主體是古建筑群,額基部的彩繪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繪有牡丹、鳳凰的彩圖,象征著富貴、吉祥,并附有洛陽著名的旅游景點龍門石窟、白馬寺和享有盛名的“洛陽唐三彩”,個個色彩斑斕、絢麗多彩!
傳說天上仙宮里的牡丹仙子來到人間,最終在洛陽的翠云峰住下,并畫了一百個牡丹品種。后來居上的第一百個牡丹品種就是洛陽的“紫根牡丹”。因為八月十五這天牡丹仙子下凡人間,在洛陽畫過、種過牡丹。所以,洛陽人就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牡丹的生日。
相傳有一位洛陽人名叫常大用,很喜歡牡丹花,聽說曹州(今山東菏澤)的牡丹絕好,就前去欣賞,并在一個花園里住下。一天,在欣賞牡丹時遇見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葛巾,很是喜歡,以為是仙女下凡,便終日難眠。誰知,郎有情,妾有意,最后結為夫婦。常大用問葛巾的姓氏,葛巾只說:“你既然認為我是神仙,又何必在乎我姓什么。”回到洛陽后他倆又做媒,把葛巾的妹妹玉板許配給常大用的弟弟。兩年后,葛巾和玉板各得一子,才第一次告訴常大用自己姓魏,母親是曹州第一夫人。常大用懷疑,就請人去曹州打聽,得知曹州根本沒有魏氏。他便親自前去曹州證實,才從一塊石壁上的一首詩中得知,曹州確實沒有魏氏,而曹州第一夫人則是一株名為“葛巾紫”的牡丹。常大用以為自己的妻子是花妖。回去后,他不敢當面質問,就把那首詩讓葛巾看,葛巾看后大怒,認為丈夫不相信自己,一氣之下就和玉板將孩子扔到地上,誰知孩子落地便沒有了。葛巾和玉板后悔不已。幾天后孩子落地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一紫一白,花朵大如盤,名為“葛巾”、“玉板”。火煉金丹傳說,太上老君煉好的金丹散落在龍門山石縫里,金丹落地便長出三棵火紅的牡丹,就名為“火煉金丹”。
傳說有一位花農叫秋翁,他很喜歡種牡丹花。每天辛勤地培育園內的牡丹,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盡心照顧,牡丹花開了,香飄萬里,百花齊放,連路人也不禁想摘下一朵,秋翁趕忙上前阻止。鄰家小孩頑皮,不小心踩壞了牡丹花,愛花如命的秋翁并沒有責怪他們,而是耐心的告訴孩子們花是有生命和養花不易的道理,并在秋翁的照料下使踩壞的牡丹又恢復了生機。秋翁種的牡丹家喻戶曉。可是好景不長,當地惡霸聽聞秋翁種有百花齊放的牡丹,就前來搶奪,秋翁當然不從,以死護花,惡霸就毀了園里的花,并誣蔑秋翁會使妖法。秋翁痛不欲生,傷心極了。這時,牡丹仙子得知秋翁如此愛花,就下凡人間,救出秋翁,鏟除惡霸,并把毀壞的花園還原了,從此,秋翁的牡丹花比以前開的更艷、更大。
洛陽牡丹詩詞既是詩花二者完美結合的產物,也是社會的折射與縮影,隋唐牡丹文學開始出現,宋朝時洛陽牡丹詩詞走向成熟與繁榮,元明清至今,牡丹詩詞的再現領域進一步開拓。明朝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時寫到:“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忘念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描寫的是自己因沒有到過洛陽,沒有目睹洛陽牡丹的風采,無法畫著色牡丹,因而他只好畫一幅墨牡丹以花傳神了。清朝孔尚任在題《洛陽看花圖》中寫到:“花滿洛陽自昔聞,春風春雨正芬芳。身從錦繡叢中過,看爾文章變幾分。”講的是很早以前,洛陽就是一座著名的花城,從牡丹花叢中經過,看你能作出多少詩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