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花園口決堤最后是怎么處理的(黃河花園口決堤事件人受災地都是哪里?)
2024-01-17 10:58:21
1938年,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步伐,打亂日軍的進攻計劃。蔣介石下令,扒開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黃河決堤,上千萬人無家可歸,上百萬人因此死亡。下面這組圖片記錄下了花園口決堤后,黃河一帶慘烈的狀況。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并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
形成大片的黃泛區,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 史稱花園口決堤?;▓@口事件在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并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花園口決堤的任務由守衛黃河的國軍商震的部隊執行,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
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后,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通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1938年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于挖開了。
由于損失慘重,國際影響巨大,在花園口事件發生之初,國民政府矢口否認此為中國軍隊所為,稱系日軍轟炸所致
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花園口事件在臺灣是禁止任何公開談論的,到80年代中期后,才逐漸有人在臺灣陸續發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