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逛頤和園還是圓明園(頤和園一日游最佳路線)
暑假到了,海淀區團教工委開展的中學生暑期志愿服務活動又拉開了帷幕。同學們自愿報名,不畏酷暑,在這所歷史文化名園里留下了青春志愿服務的身影……
剛剛過去的周日是個大熱天,氣溫高達35度。早上,記者來到圓明園南門,57中上莊分校的5名志愿者已經在園外集結。他們是學校初二和初三年級的學生,統一穿著志愿者的藍色防曬服,臉上帶著青春的朝氣。等待的時間里,他們還拿著公園地圖與帶隊老師交流著園內路線和景點解說詞,對志愿服務工作格外上心!
九點半,在公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走進圓明園,陸續來到自己的執勤地點。本次的5名志愿者分別被安排在公園南門、公園管理處、涵秋館、三園交界和大水法五個地點,主要從事景點講解和路線引導的工作。
正值暑假、又是周末,公園里游客眾多。很多外地游客都是頭一次來,站在公園地圖前摸不著頭腦,搜尋著自己要去的景點。任易晨同學見狀趕緊上前:“叔叔阿姨好,我是海淀區學生志愿者,您要去哪里,我幫您引導!”游客們看到來了幫手非常開心,說出自己要去的景點,任易晨快速反應,為游客指出了最便捷快速的路線,說完路線還不忘介紹一下景點特色,服務專業又周到,游客們聽完高興地拉著孩子就上路了。
很多游客來圓明園必須要看一看著名的“大水法”,這個景區的游人就更多了。在此執勤的任守潤同學看到德州晚報小記者團的小朋友們在“大水法”前徘徊,主動走到對方帶隊老師面前:“您好,我是海淀區的學生志愿者,可以為小朋友們志愿講解大水法,您需要嗎?”老師和小朋友們非常歡迎,在“大水法”前整齊列隊聽任守潤的講解,聽完后報以熱烈的掌聲。任守潤表示,頭一回講略有點兒緊張,但看到小朋友們慢慢就不緊張了,熟能生巧,相信下次一定講的更好!
從九點半到中午十一點半,5位小志愿者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忙碌著,為游人們送去誠摯、貼心的服務,也在汗水中收獲著自身的成長!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收獲吧~
初二(1)班
謝如孟
我參加這個活動是想體驗一下除了學生角色以外的其他職務,同時也培養我的自主獨立性,希望自己可以懂得勞動人民的辛苦與付出,磨礪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通過與其他游客們講解關于圓明園的歷史,自己也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更體會到了“幫助他人,收獲微笑”的快樂。
初二(1)班
張琢
我之前沒有當過志愿者,也沒有參加過類似這樣的活動,所以無法體會工作人員的辛苦,在這次體驗過后,才感同身受。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辛苦,也更成長、更獨立了,培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以后我會更好的為社會做出貢獻。
初二(2)班
李騰起
進行志愿服務時,我感覺自己是學校的名片,要時刻約束自己做到最好。通過志愿服務,不僅培養了自己的社會生活能力,還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這次體驗完后,我知道了工作人員的辛苦。
初二(2)班
任易晨
我報名參加志愿服務的初衷是增強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感受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麗景觀。參加此次志愿服務活動我最大的收獲是:增加了我的社會實踐經驗,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體驗了志愿者在風風雨雨中堅守崗位的辛苦,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
初三(1)班
任守潤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活動既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對自己也有一定的提升,比如培養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結交很多朋友、學習很多歷史文化知識。
據了解,今年的海淀中學生志愿者暑期志愿服務不僅有已經連續開展5年的圓明園荷花節志愿服務項目,還新開設了頤和園志愿服務項目:
服務時間:
2019年7月13日至8月25日
每周六、日 9:30-11:30;13:30-15:30
服務內容:
每個景點安排五名志愿者進行景點講解、義務咨詢、引導等服務。
為了保證講解的專業性,區團教工委也在暑期前分別安排圓明園和頤和園的文化講解專家為兩個項目的志愿者們進行了專業的講解培訓。
中學生志愿服務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徑。一批批中學生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收獲了成長,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暑期志愿服務的活動才剛剛開始,讓我們期待更多中學生加入志愿服務的團隊中,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長見識,積累閱歷,實現自身文化修養的再提升。
撰稿: 楊萌
攝影: 袁博
編輯:黃依依
投稿郵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內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記者的原創以及征集資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聞宣傳策劃創新力獎”和“首都教育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大獎!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號:hdj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