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洞和蓬萊仙洞哪個好玩(大王洞在哪)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城市。它山水秀麗,有九華山風景區、石臺牯牛降、仙寓山等著名景點。
我去參觀這些地方時,感到非常的舒適和愉悅。尤其是九華山風景區,它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
位置: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九華街
天臺景區為九華山高山游覽區,是傳統的精華景區,區內奇峰突兀,危崖層疊怪石嶙峋,以“雄、奇、特、神”為主要特征,山頂即天臺頂,海拔1306米。
天臺寺坐落在峰頂,是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也是人們朝拜地藏菩薩“圣跡”之所在,所以往往將天臺寺作為九華山主峰的象征,自古有“不到天臺,等于沒來”之說。
天臺是九華山最美麗神圣的景區,絕對不容錯過,最神圣的景象是在爬到半山的位置,這個時候抬頭看天臺,就如同瓊瑤仙宮一般縹緲,當時震撼的我啞口無言,可能也是我旅游至今最激動的一次了。
天臺的景區有最高的寺院天臺寺,香火很旺,我去的時候山梯上都是人,一步一挪的在往上走,同時下的人也在同一個山梯上,真是很危險,不過還是值得去的,站在天臺峰頂可以一覽九華山美景,登山的樂趣就在于此吧。
乘坐索道車下山時,竹林依山起伏,猶如大海碧波蕩漾;林中房舍時隱時現,如大海中的一座座礁石。依稀能看到古老的攀山之路,狹窄、陡峭,蜿蜒于山間,讓人不禁對古時的之士由生敬意。
位置:池州市青陽縣九華街芙蓉路九華山風景區內
花臺景區作為九華山核心景區之一,更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的核心地段,位于九華山中部,面積10平方公里。
景區內風光壯美,景色綺麗,以奇峰怪石、云海霧凇、花的海洋而著稱,素有“靈山九華,美在花臺”的說法。
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區內有我國品種最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鵑花,紅、黃、白、紫等爭相綻放,爭奇斗艷,鑲嵌在山野絕壁中,宛若“天街花市”,儼然一幅華美的山水畫。
一路上有陡峭的“英雄梯”。在巨石上鑿出的狹窄臺階,陡峭的程度幾乎達到90度了。還有巨大的飛來石,天地造化,難以相信這么大的巨石竟也能在傾斜的同時保持安穩。奇松怪石,美不勝收,遠遠的看到雛鷹在陡峭的崖壁上展開了翅膀。
奇特的地質地貌,神奇地構成了九華山最著名的“天然睡佛”奇觀;花臺正頂是景區內最高峰,登臨花臺頂,一覽九華全景。
在九華山天臺和花臺都是比較出名的景點,天臺被稱為非人間,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高與雄偉,而花臺較天臺來說是比較平緩的,但是風景很美,便于觀景,也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到了天臺可以走一條很陡峭的路通向花臺。
位置: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鎮二一九省道
歲宮始建于明代,現在看到的寺廟是清代的,廟內供奉著明代無瑕和尚的肉身,因其活到126歲才圓寂所以寺廟得名“百歲宮”。
這里的主體建筑白墻黑瓦,沿著山崖呈南北走向狹長型排布,好似城墻,山上的巖石穿插入寺院內,給寺廟增添了古樸自然的韻味。
相傳清咸豐三年寺廟遭遇火災,肉身突然雙手抬起,于是天降大雨撲滅大火。信眾相信無瑕肉身依然法力長存,來此燒香拜佛的人很多。
百歲宮坐落在海拔871米高的插霄峰上,它的4個樓層內有巨巖橫陳,有磐石鑲嵌,巖石與建筑、建筑與山峰有機結合,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石庫式的大雄寶殿門上方,懸掛著“敕建萬年寺,欽賜百歲宮”楷書寺名豎題。
九華山上多有的寺廟都是黃色的,只有百歲宮是白色的,因為這里供奉著無暇和尚的真身,而白色正呼應著“無暇”二字。從百歲宮可以看到九華街的全景,也是看云海最好的地方。
位置:池州市石臺縣大演鄉新農村
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主峰景區、靈山景區、雙龍谷景區、龍門景區、觀音堂景區。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觀音堂景區位于祁門縣境內。
牯牛降以雄、奇、險著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古稱“西黃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從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龍門景區并不算特別大,如果讓我牟足了勁大概半天時間就能來個上下。眼前的美景,誰也不愿意匆匆而過。沿溪前行,一路平緩,遇見的是滿目蒼翠,聽見的是水聲潺潺。
這里風景真的非常棒,水很清澈見底,夏天站在水里都會覺得非常涼。瀑布非常美,到現在想到都很激動,牯牛降的樹特別粗壯高大,應該都是百年老樹。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登陷入迷霧的牯牛降,旁邊那些茂林修竹和郁郁蔥蔥的山藥盡收眼底。不需要長途跋涉,不需要左顧右盼,不需要汲汲尋找,轉眼望去,處處是景。
位置:池州市貴池區馬衙
景區四面環山,植被保護良好,是山水的完美結合體。仿佛人間仙境。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瀑布前走過,感受細膩的水珠在空中飛舞,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味道。
高高的瀑布呈“眾”字型從山頭傾瀉而下,不斷地撞擊著山石,桀驁肆意,飛珠濺玉。游人在瀑布前留影,孩子在泉流中戲水,一派歡樂景象。
還有一個大壩很高,上壩的臺階既長又陡,登上大壩,九華天池像一幅水墨畫鋪展在眼前,美得令人驚嘆。
當年作為水利工程水庫的天池如今已退出了歷史舞臺,而現在作為旅游景點的天池,憑借它涵養的水域與保存完好的植被正在煥發著新生,在環境改善及人文緬懷方面發揮著作用,福蔭后人。
位置:池州市貴池區福康路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杜牧的《清明》相信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的,但是真正知道杏花村在哪里的人可能是真的很少,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只是一個詩化的不存在的地方,但是事實上就是在池州。
如果有過這方面了解的人可能要質疑,山西也有一個地方,還有杏花村酒,其實池州曾經和山西就杏花村的原型到底在哪里爭論過很多次,但是最后居然被判給了山西。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應該是知道的,只有池州這樣的江南區才會有清明的煙雨,而且杜牧曾在此做官。
杏花村是杏花造出來的,更是詩詞釀出來的。歷史上的杏花村有“天下第一詩村”之譽,村上人人作詩,個個吟誦,以至于專門建個了吟詩臺。
如今吟詩臺猶在,共計三層的古建筑,飛檐翹角、粉墻黛瓦、雕梁畫棟,洋溢著濃郁的徽派氣息。村上人還時常在此吟詠把歡,游人也時不時登臺娛樂。
吟詩臺不遠處的長廊上,鐫刻描摹著的詩書畫,一字排開,逶迤兩百余米,述說著杏花村的故事,更敘說著清明已是一種文化的現實。
位置:池州市石臺縣仁里鎮杜村
“黃山歸來不看岳,蓬萊歸來不看洞”。這里說的“蓬萊”可不是神話傳說中渤海里的仙山瓊閣,而是坐落于安徽省石臺縣境內的一個天然形成的奇異溶洞。
蓬萊仙洞,又稱羅漢洞,舊名沈家洞,是一個個石灰巖溶洞。夏季去最好,里面非常涼爽,地洞有形態各異的巨石、淙淙不絕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鐘乳“落地金鐘”宏偉壯觀;中洞遍布精美的鐘乳石群,若物若人,維妙維肖,而且里面的燈光也非常的漂亮。
“王母瑤池”是全洞的最佳景點,只見粉紅色的鐘乳石上端坐著一位體態豐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著金縷玉衣,娥眉輕舒,面如滿月,宛如剛剛出浴的王母娘娘。
位置:池州市石臺縣仙寓鎮
仙寓山傳說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處于大山深處的村落 岢田村,由于交通閉塞,當地人都過著很原始的生活。山體終年被煙霧籠罩,含有很高的硒,這里的高山富硒茶很出名。
仙寓山生態環境優美。群峰逶迤,峽谷幽深,古道縱橫,流泉瀑布,有氣勢磅礴的仙寓峽谷,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櫸根嶺古徽道。
有黃金崖、老虎崖等怪石嶙峋的高山懸崖,還有紅軍洞、別一洞等曲徑通幽、變幻無窮的天然溶洞,有仰天堂、大屏灣等藤蘿纏繞、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
仙寓山分好幾個景區“神龍谷”號稱長壽村的“富硒村”和“古徽道”。也是因為時間關系我只夠買了前兩個景點的門票。
進入游客中心一路往山上開,這個山路是真的特別顛簸,全是石子路,道路特別難走。這兩個景點都很小,考慮到游玩時間太久,下山路會非常難開車,所以我加快了腳步,一個小時多走完了全程。
景點里的景色其實就和所有安徽浙江的景色大致相同,水非常清澈,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溪流的鵝軟石上,空氣清新,特別舒服。
位置:池州市貴池區大山村
大王洞洞中,除了有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鐘乳石景觀,琳瑯滿目和層出不窮的洞中洞、樓上樓的洞府迷宮之外。還有水源異常豐富的地下長河貫穿全洞,水流帶動空氣流通,從而使洞內空氣清新,常年恒溫16—19攝氏度,是一處天然的空調,冬暖夏涼。
通過索道上山,是先進入洞內,洞的出口就在山上了,里面的燈光還不錯,很多石頭惟妙惟肖,很漂亮。出去后的風光也是很好的。
一直都有泉水流下來。最后到了旅客集中的點那里有景區的公交送下山,不過是在半山腰,還是有不少路是需要自己走的。整個人置身在滿山的茶園中,那一點路并不會覺得多累。
洞中有處“折腰巖”,三層棧道懸于其上,最上層也就1.3米左右,任何人都必須折腰通過。不過,洞中需彎腰低頭的地方似乎多了點,有的還挺長,通過后感覺腰酸酸的。
一個巨大的通透山洞出現在面前,洞連兩山,故曰“天橋”。景致很好,不由得使人想起《桃花源記》的開篇。穿過山洞繼續下行,一條山澗水流雖不大,但“嘩嘩”之聲亦如天琴奏響。
歡迎關注喜文樂談,讓我們一起走遍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