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天生橋景區介紹,《湯姆索亞歷險記》第一章感悟
自神農壇景區出來,我們一行八人,便繼續沿著下山的道路,掉頭向著天生橋的方向前行。遺憾的是受景點門前停車場過小的限制,我們被堵在了路上,似蝸牛一樣地爬行。
更為可惡的是,當地的“老司機”竟然違背規則,逆行超車,被迎面而來的車逼了回來,硬擠進我們的隊列,逼著我們的車后退給他讓位。好在警察立即出手,沒收了他的證件,也算是給了我們些許安慰。
車輛實在不能前行,指揮我們在路邊停好車,便下車步行,走到了景點大門。景區簡介牌上寫道“天生橋位于神農架南部的老君山下,橋高120米,橫貫東西,呈天橋飛渡之狀,故名。黃巖河飛流直下,周圍綠樹成蔭,黛山壁立千仞,叢林鳥語花香,與‘巴人部落’共同組成一幅絢麗的丹青畫卷。”
走到橋邊,只見高高的石洞上寫著“天生橋”三個大字。“橋”面即為山脊,看上去也算平坦,只是面對“橋孔”,怎么也找不到“橋”的感覺,與我想象中的橋相距甚遠。但既來之,則安之,便隨著游人向“橋”下走去。
走到“橋”下,仰望“橋”頂,無論我如何冥思苦想、搜腸刮肚,也找不到橋的感覺,反而覺得與“凱旋門”有相似之處,反而比凱旋門多了一道風景。
“橋”下是黃巖河主河道。說是河,不如叫溪更準確、貼切。由于有落差,形成一道約三米多高的瀑布。這瀑布恰好是這另類凱旋門吸引游人的地方。游人沿人工道路攀巖而上,穿過“橋”洞,逆水而上,溪的兩岸正如簡介所描述的一樣,樹木眾多,綠樹成蔭。這景色對于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環境中的城里人來說,當然是美爆了的感覺。但對于我這個成長在“深山老林”的人來說,多少會產生一些不過如此的情緒。
返程途中,看到那“巴人部落”,“土司王府”,雖然是現代建筑,但卻很有特色。但由于過度商業化開發,室內都是經營旅游紀念品的柜臺,沒有古代氣息,大家只能走馬觀花,一晃而過。沒想到在就要走出景區的時候,路邊竟然樹著一塊“七夕橋”的牌子,上面沒有介紹因何得名,我們也沒有辦法追尋這背后的故事。只是當天恰好是七夕,便隨手拍照,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到達了這個特殊的地方。
其實,景區是順著河流開發的,曲曲彎彎,各種橋層出不窮,用“七夕橋”來命名也就不足為奇了。同行中的拼圖高手很快將各種橋拼湊成一張,發到群里,我就借花獻佛,在此分享給大家一睹為快。
游完景區,道路也就暢通了。由于進去時被堵,延誤了時間,把吃飯的時間后推了約2小時,吃完午飯,一天的行程也就結束。回到住地,大家都休息了,為第二天的“大九湖”之行養精蓄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