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山大峽谷旅游攻略_鄣山大峽谷旅游攻略圖
家朋鄉整個座落在群山環抱的一個盆地里,雖處盆地中,但總的海拔較高。早晨,家朋鄉的上空籠罩著淡淡的霧氣,對面的高山也朦朦朦朧朧的。
俯視家朋鄉,沒抓到低垂的云霧
早歺后按計劃上路,在附近加滿了油。我在加油方面有個好習慣,油表基本到一半的時候,就要找地方加滿,否則接近用完時,而找不到加油站,那將急死人了!
按照導航提示,去往鄣山大峽谷的路上很順利,在經過太極村景區的停車場休息了一會兒,沒興趣游太極村,想找廁所但無著。利用這檔空隙,忻跟當地的婦女在交流編織絨線的拖鞋編法,此地去往大峽谷僅6公里路程。
去往大峽谷有一條小路,除接近主路處有一些居民住著,再往里便只有鄣山大峽谷的景區售票處了。要說的是這條小路,全程約3,4公里,比較狹,路面不平整,路陡彎急,交會車困難,路邊無護欄,路位于高山旁,路旁便是懸崖,外地人開在這條路上,心是懸著的,肯定覺得不安全,要想富,先修路,為什么景區或當地政府不能投資改造一下。像這種路,小車會車都困難,大客車都進不來,怎么會帶來大客流呢?
大峽谷半價票27元/人,加回程5元車費。游程是入口處進去,步道下山,一直到峽谷底,沿峽谷游覽,總長度2.5公里,到白石崖處往上走出景區,再乘回程車回售票處。回程車這個方案考慮得很好,否則游客無法回到進口處。另外景區內交通車5元/人,路程并不近,應該講還是良心價。
這個景區地址較偏,路狹大型團隊又無法進去,所以整個上午總共僅十幾個游客,在峽谷底部步道上經常交錯遇到。
在整個景區中,有三個看點,給我印象深刻。一處是從側面看,呈現出毛主席的頭像,有點像,很自然的沒有加工過,換一個角度便無頭像了。第二處是一個似獅子的巖石。第三個就是處于景區終點處的白石崖,崖高400米,整個巖石由一整塊巨大的巖石組成,因巖石上基本沒有裂縫,所以基本沒有植物長在巖石上,整個白石崖基本上是光突突的,像個大饅頭。
山泉水的味道不錯呵!
與偉人相遇,維妙維肖,此生有幸,千載難逢!
秋色中,峽谷里,溪水邊,走著孤獨的旅行者!
一潭靜水,難掩其碧的綠色!
藍天白云,峽谷深深,流水潺潺,秋深山谷樹正紅!
水雖軟,可將巖石磨得如此光滑!到底是誰硬?
涓涓細流,終將擁抱大海!
巖石再堅硬,也被水沖得無棱無角,世事莫不如此!
巨石阻路,難擋水流向大海的決心!
作為峽谷風景,這里還是可以看看的,遺憾的是最近旱情嚴重,峽谷少水,便少了點靈氣。
在景區出口處附近,工作人員催促我們快點,交通車要出發了,否則要等很長時間,他們早就從線路中探頭中知道,也就這么幾個游客,我倆后面基本沒人了。由此可見服務還是比較到位的。
回到售票處附近,見二位女同志,她倆是乘出租車來的,問工作人員怎么回去,他人告訴她,只能等有出租車來再出去。我在想,如果全天都沒有出租車進來,那她倆怎么辦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這個景區不是離城市很近。
下一站的目標是龍川景區,相距大約十幾公里,到那去看看,主要是民國時胡適先生曾生活在那里,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筑。
到了龍川景區,通常標名用“景區”倆字,一般是自然景觀,而這里卻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村莊或者集鎮,不知道什么道理。
首先到景區停車場,免費,后遇到一位女士,可能看到我倆剛到,便拉我們去吃飯,味道不錯,原來夫妻倆都去上海打過工,所以知道上海人的口味。
傍晚時的龍川景區門口
在選擇住宿地時,考慮到中午的菜頗符合上海人的口味的,房價也可以,就決定就在此落腳了。
傍晚時,景區門口已撒崗,便入內去兜兜,沒走多遠,只見一條溪,也無甚流水,又見到野狗,便無興趣往鎮內去,因為就是再進去,到達真正小景點也肯定是關門了。所以就尋找晚歺的地方,并在街上歺館里解決了就歺。
秋色傍晚的一叢燈光,照亮了石板路上匆忙的腳步!
夕陽西斜正黃昏,小橋流水秋意濃!
這一圈兜下來,便知道這里從現在標準來說,就是一個古鎮,因為歷史上曾有名人住過,便有了文化和歷史的結合,成為了一個景點,收起了門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