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森林公園文案-游六盤山森林公園游記
作者/攝影:莫國良
住宿張掖市區吃完早餐,小車在上午7:30分準時發車,去感受穿越祁連山的神秘。
祁連山大家一定不陌生,是我國在青藏高原最南端的一條地理標志的分界線。為了方便讀者對祁連山脈有個清晰的概念,在這里重溫一下祁連山脈的地理環境和風貌。
祁連山脈隸屬于眾山之祖的昆侖山,與昆侖山一脈相承。在萬里山脈由西向東的過程中,新疆與青藏高原交界的山脈被稱為阿爾金山。延綿至河西走廊與青藏羌塘高原之間又被稱之為祁連山脈,由于祁連山坐南朝北,由此當地人也叫做“南山”,也是人們在祝壽時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南山。
祁連山在河西走廊再向東穿過了蘭州的狹窄地區進入陜西后,又被稱之為秦嶺。詩仙李白的“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的隴南祁連山余脈。《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典故也出之于此處。
大家一定知道,我國的地理特征是由西向東形成了三個階梯的風貌。其實祁連山脈就是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過渡紐帶。
從西面算起,河西走廊的低洼戈壁平原,就是祁連山的一個開闊的山谷。頂頭山峰就是青藏高原的臂膀烏鞘嶺主峰。河西走廊的形成仿佛就是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張開了的一條臂膀,構成了第二階梯的蒙古高原。我國的萬里長城就是橫亙在那條祁連山脈的胳膊上,到嘉峪關而劃上句號。
由臂膀向東至蘭州狹窄區域,沿著黃河由西往東后,揮師北上接六盤山至陜甘寧地區又構成了黃土高原。
在陜西的隴南地區又是形成了成都盆地西北面的屏障,也就形成了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
其實,祁連山山脈由西向東形成了連綿萬里,然而在南北走向寬度卻不寬,但是陡直。說句形象的話,它是從帕米爾高原高原的冰川開始直到河西走廊東端的雪峰盡頭,仿佛就是一條張揚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南端的潔白的哈達,彰顯著她潔白如玉的圣潔不可侵犯。
天路G227就是由張掖為起點穿越祁連山后至西寧的國道。在不到350公里的全路程中,海拔落差最大相差達2400多米。事實上,去掉公路頭尾的平原洼地外,G227國道從甘肅的民樂縣開始至青海的門源縣青石嘴鎮最為陡直險要,直上直下的150公里坡道,海拔高度落差就是2400多米,讓人敬畏。
小車跟著導航出了張掖市區就迷路了,在繞圈了差不多半個張掖城之后,總算在甘肅的民樂縣進入了天路G227國道主干道,由此開始了穿越祁連山脈的神秘。
大概也在10:30左右,在進入青海地界前夕,小車第一次停車小歇。方便之后,就在四周閑逛。雖說天氣還在深秋的10月中旬,金黃色的山坡上,已經是雪花浸染。乳白色的山頭鑲嵌在金黃色的山體中,一條不知盡頭的黑色柏油道搖搖晃晃地深埋山谷之中。
小歇片刻后,小車像一只甲殼蟲在浩瀚無邊的大山里爬坡上行,車窗外一抹抹的畫面時時地打印在腦海中。漸漸地那條黑色的柏油國道有灰變成了灰白直到全白。云游在大山坳里,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白紗,影影綽綽,在藍天白云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又像是幾筆淡墨,抹在浩瀚的天邊。
車行半小時左右,到了祁連山縣境內的俄博嶺埡口前的打卡之地。我們一行當然也是不會放棄難得一見的漫山大雪的奇景。對于筆者來說,自幼生活在江南的大城市很少見到下雪,看到如此遍地是雪的大山自然是興奮。
小車在路邊停穩后,登上路邊的制高點上遠望,藍天下的雪峰與巍峨的大山共舞。山巔上各式各樣瑪尼堆的經幡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金色的山坡上,不時出現藏傳佛教連接天與地的金塔在遠處的雪山中佇立,更是增添了天地之間的神秘。
在觀近處,青藏高原上的六角雪花似乎也跟其他地方的六角雪花不一樣。筆者也見到過北京臘月的雪,然而跟這里卻是不太一樣,碩大的六角雪花仿佛就是雪花世界里的大姐大。再回首一串串走過的腳印,感覺又是有那么一點的惶恐,本來就不應該去踐踏如此冰心玉潔的冰雪花。
小車繼續前行翻過了俄博嶺埡口,在穿過俄博鎮下坡后,就來到了兩個埡口之間的祁連山大草原。或許大家聽過《青海青》歌曲“雪浩浩,山蒼蒼,祁連山下好牧場。這里有成群的駿馬,千萬匹牛和羊。馬兒肥,牛兒壯,羊兒的毛好似雪花亮。”歌詞寫得相當的美,然而我們所見到的祁連山又有所不太一樣。
秋冬季節里的高原牧場似乎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一片純金色的赭黃,牧場的遠端白雪浩浩承接著藍天下的白云。在金色的牧場中,又是散落著遍野的牦牛,形成了天蒼蒼,雪茫茫的高原牧場景色。藍、白、黑與赭黃形成的主色調,仿佛是聆聽到了遠處的牧笛天籟之音,讓人有一種純美的享受。
感受完了了祁連山牧場,小車繼續上行攀坡直搗崗什卡雪峰的景陽岡的埡口。然而到了爬坡道上,卻是排起了長龍。據前方傳來的消息說,由于上坡處,坡道上結滿了冰塊,路政部門正在疏導車輛。車隊且開且停,由此也給與了貪婪“色美”的攝友們提供了可乘機會。
下車置身在那個環境里,環境似乎變得簡單了,除了藍天外,其他的都是白色。白色的山、白色的草地、白色的云,或許天底下的色彩本來就是這么簡單明了。天地混沌一色,讓人有種舒心的快感。
事實上在那個環境中,根本辨別不出哪一座才是真正的崗什卡雪峰。群峰連綿,其實也無需分辨出一個高低來,恰似印證了以靜制動,與世無爭的境界,或許這就是雪峰的哲理。車過景陽嶺埡口,也是經幡飄揚,又是展示著一種藏傳佛教的境界。雪峰中的瑪尼堆上,彩幡飄揚彰顯著人與天合一的精神。
翻過景陽嶺埡口,就到了離城市最近的崗什卡雪峰攀登探險大本營了。崗什卡冰川近在遲尺。近觀崗什卡冰川,似乎自己又是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唾手可及最高頂峰。但是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巨人就是巨人是可望不可及的頂峰。
小車翻過了景陽嶺埡口之后,沿著天路下坡,車窗外又是出現了深秋金色牧場。停車回首再次瞻仰崗什卡雪峰,似乎又是進入了絕妙的大美境地。崗什卡雪峰依舊是近在遲尺,冰心玉潔的山峰連綿不斷地橫亙在金黃色的牧場上。雪白的羊群斑斑點點與牧場中的黑白氈房相映成輝,似乎又是感受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與世無爭的人間天堂。
小車一路美景不斷,穿過了崗什卡雪峰下的牧場,很快就達到了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羌塘區域內的青石嘴小鎮。
停留在小鎮上吃午餐,由此也有機會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小鎮的地理風貌。小鎮的全名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青石嘴鎮”。如此的名稱中,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風土人情應該有著豐厚的歷史故事與民族文化的沉淀。
想象中,到了青藏高原一定是會是見到藏族同胞,然而走進小鎮,出乎意料看到都是清一色豪放熱情的。該地區的土著居民竟然是神秘地“十里沉香羌笛響,一曲傾盡天下狂。”的羌族。那么羌族同胞也都是信奉的教的教民,讓我匪夷所思。
導游兼司機的小胡解釋說,在這片羌塘高原地區包括西寧及甘南大多數都是信奉的。看來我也是“枉讀十年書,不如走一路”長了知識。
簡單吃完午餐,就在小鎮內閑逛。小鎮不算大,然而就在這么一個視野能觸及到狹小區域內,四周的雪峰就像是小鎮的衛士緊緊地包容著這座不起眼的小鎮。
置身在小鎮內,無論周邊的地理環境,還是人文風貌,都仿佛是嘮嗑著他們的歷史與文化的沉淀。或許,在這個小鎮中有說不完的故事。
天路G227國道,從甘肅張掖起點出發直到青海境內的青石嘴小鎮,完成了祁連山脈南北走向的神秘穿越之旅。由于當日的旅行目的地是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因此不再嘮絮。
再見了大美峻險的天路G227國道,謝謝你有了你的一路陪伴!
10、河西走廊游之八,額濟納四道橋,英雄胡楊林秋色一瞥;
11、河西走廊游之九,夢里的童話世界,秋色額濟納七道橋夢境林;
12、河西走廊游之十(上),額濟納八道橋弱水,鑲嵌在沙漠深處的翡翠;
13、河西走廊游之十(下),額濟納八道橋弱水,深秋黃昏中的落日;
14、河西走廊游之十一,甘肅金塔夢幻里的水上胡楊;
15、河西走廊游之十二,秋登連陲鎖鑰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懷古;
16、河西走廊游之十三,被朔風、染紅的肅南張掖冰溝丹霞;
17、河西走廊游之十四,趟過祁連山冰川雪峰,感受天路G227的大美;
18、河西走廊游之十五,尋覓天路G338國道旁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的秘境;
19、河西走廊游之十六,穿越羌塘盆地,領略唐蕃古道上的母親黃河風采;
20、河西走廊游之十七,秋探甘南夏河甘加的八角古城遺址秘境;
21、河西走廊游之十八,跟著六世活佛的情詩,感悟拉卜楞寺的色與彩;
22、河西走廊游之十九,甘南夏河唐蕃古道上的東線絲綢之路;
23、河西走廊游之二十,踏進鮮為人知的甘南夏河桑科草原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