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路公館有人住嗎-頤和路民國公館有人住嗎
作為媒體人,一年至少要追兩次頤和路。
一次是春夏之交的《薔薇之約》,一次是秋冬之交的《流金歲月》。
秋風一吹,城市萬物都有了迷人的顏色。
梧桐變成好看的焦糖色,銀杏金黃,紅葉黃葉飄滿路,踩上去嘎吱嘎吱;深秋的頤和路,迎來它顏值的高光時刻。
我和攝影師從北京西路走到莫干路,從莫干路走到天竺路,從天竺路走到瑯琊路、靈隱路、寧海路、頤和路……
漫無目的地晃蕩,心甘情愿迷失在頤和路片區。
頤和路位于南京市鼓樓區,西南至東北走向。
西南到天竺路,東北到江蘇路大圓盤(先鋒書店江蘇路店),與山西路、江蘇路、寧海路、珞珈路交匯,中間與牯嶺路、瑯琊路交匯,道路兩邊是頤和路民國公館。
不得不說,這一帶的路名都好聽,自帶一身浪漫因子。
頤和路公館區素有“半部民國史”的美譽,它是國內擁有民國公館最多的街道,裝著“最懷舊南京”。
在這里,共有225幢風格迥異的民國建筑,美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中西合璧的,尖頂,圓頂,拱形……真·各國建筑展覽館。
深秋的頤和路,對比春夏的熙熙攘攘,這里出奇的安靜。
大多房子重門緊鎖,車輛和行人很少,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在這里,背著書包蹦蹦跳跳的小孩,偶爾看到有年輕人拿著手機拍照。
黃墻青瓦、舊宅庭院、老式路燈……光影里,枝枝葉葉,都給人以靜謐的美好。
道路兩旁的法桐皆從巴黎郊野購回,歷經百年愈發動人。
斑駁的樹影映著黃墻紅瓦、紅漆門窗,每一眨眼都是民國電影。
有網友寫道“上海強,北京富,不如南京頤和路。”
或許有夸張的成分,但在高樓大廈的城市中有這樣一處地方,真的很難得。
頤和路上永遠不會缺少有意思的畫面,你可以看到許多快樂的人,什么故事都會發生。
這條有著氣質獨特的文藝道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首先是愛情。
在頤和路32號的紅綠燈路口,遇見一對拍寫真的年輕情侶,向左走向右走的愛情劇情。
主干道楓楊帶來的風吹起女孩的裙角,男孩心里泛起漣漪“這樣看你,用所有眼睛和所有距離,就像風住了,風又起。”
在瑯琊路,拍婚紗照的新人走過披頭士同款般的斑馬線。
準新娘那一抹笑容,被攝影師抓拍下來了。
她的笑就像冬日暖陽一般明亮,像剛出爐面包一樣暖烘烘的香氣,讓人莫名快樂。
在牯嶺路偶遇一間牯嶺藝術空間,是頤和路片區為數不多的(水都買不到的地方)街邊店,暖黃的燈光、小小的窗戶、可愛的板凳,看起來很治愈。
赤壁路10號,南京赤壁路小學。校門外的古銀杏撒了滿地金黃,拿一片樹葉拍照,停留好久都舍不得離開。
臨走時和攝影師紛紛羨慕學生們可以在民國建筑中讀書,”從小熏陶審美一定很好。“
瑯琊路7號,南京瑯琊路小學。學生奔跑穿過街道,畫面本身就很美好;趕在瑯琊路小學放學之前,聽一聽“長亭外,古道邊”的bgm。
時間在音樂聲中靜謐的流淌,圍欄外的人們再也找不回那孩童時光。
寧海路上,主人牽著金毛走過斑馬線,這畫面柔軟美好。
你會發現生活的美,就藏在生命的浮光掠影中,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喜歡各種秋天的樹葉,想要抓住光的蹤跡,把落葉照成一個個輪廓。
我們在陽光下數著落葉,感嘆秋光真美好啊!
相對往年“南京么得秋天”,今年顯得格外漫長。阿秋多次拍了拍小冬,“到你了哦”,冬天偏偏一直不為所動。
抓住秋天的尾巴,再來一趟頤和路。
走在這條最美街道,你沒辦法不喜歡南京的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