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武侯祠的著名景點-武侯祠的三個主要景點
自駕去陜南漢中,除了看秀美山水,三國蜀漢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主題,這一主題最重要的主角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國人皆知的歷史智慧人物,睿智、聰明、極具戰略眼光還很有才,成為歷代傳誦的佳話。這是一個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追封他為武興王,他生在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但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期卻在陜西和四川,最后的終點也在陜南的漢中勉縣。
諸葛亮死后,全國至少有7個地方都建立了武侯祠,分別是陜西勉縣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河南南陽武侯祠、湖北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慶奉節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肅禮縣祁山武侯祠,那么,為什么陜西勉縣的武侯祠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呢?應該有兩個原因,勉縣武侯祠是全國武侯祠中建立最早、惟一由皇帝(蜀后主劉禪)下詔修建的祠廟。
武侯祠位于陜西勉縣縣城西3公里左右的諸葛古鎮108國道旁,是一座集古建、園林、文學、藝術、書畫、雕刻和彩繪為一體的千年古祠,雖然經過了千年的歲月侵蝕,但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建筑以及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整個景區大氣恢宏,幽冷寂靜,穿梭在其中,能夠感受到久遠的歷史氛圍。
武侯祠建于蜀漢景耀六年(263年),是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院落,分為中東西三軸院落,中軸線上為山門、樂樓、牌樓、琴樓、戟門、拜殿、大殿、崇圣祠和觀江樓,東西兩軸分別為樂樓、東轅門、鼓樓、翰林、琴臺和樂樓、西轅門、鐘樓和仿草廬,這種建制非常龐大,作為第一武侯祠確為實至名歸。
武侯祠內文物豐富,匾聯層層,碑石林立,古樹眾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藝術寶庫。景區內有一通不太起眼的唐碑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而景區內眾多的古樹都在數百年甚至一兩千年,其中最著名的是旱蓮,被史學界認證為世界稀有花樹,樹齡400多年,而旱蓮也被確定為漢中市的市花。
山門是武侯祠的第一道大門,是明代的建筑,最近一次修復是1986年。樂樓是歷代人們在每年八月廟會期間祭祀諸葛亮的舞臺,始建于明正德年間,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新修復。武侯祠樓牌建于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親王重修,是武侯祠的標志性建筑。琴樓是依據《三國演義》于萬歷年間修建的。
第二道門戟門是主體祭祀大院的正門,是歷代排兵器所在地,是明代建筑,清代進行過多次修繕,戟門建于蜀漢景耀六年(263年),現存的是清代風格的建筑,是歷代官員拜謁諸葛亮時暫存兵器和整理衣冠的地方,門北面懸掛“精忠粹德”匾額,山墻磚柱上刻有“日月高懸出師表,風云常護定軍山”的楹聯。
景區中其實最關鍵的是拜謁和祭祀諸葛亮的拜殿,拜殿又獻殿,建于263年,是祭祀諸葛亮最重要的場所。后面的大殿或者稱為正殿,為歇山式明三暗五的宮殿式建筑,是供奉諸葛亮的神殿,武侯祠主體建筑。過了大殿便是崇圣祠,崇圣祠又稱寢宮,古代宗廟一般分為前后兩部分,前為廟后為寢,寢殿是漢代帝王陵墓中必設的祭祀正殿,放置死者生前的物品,諸葛亮雖然不是帝王,但以侯追封王位,因此把其陵墓祭祀處尊為崇圣祠。
武侯祠中軸線上最后一個景點是觀江樓,是歷朝歷代人們拜謁諸葛亮時登樓觀江的高點,古時候的景象無法還原,現在站在觀江樓上望遠,真是一幅無比美妙的圖畫,諸葛古鎮、漢江和遠山盡收眼底。
除了中軸線上的景點,東西軸上的遺跡也非常豐富。東西轅門修建在川陜古道上,目的是讓來往的行人路過武侯祠時在此下轎下馬,以表示對諸葛亮的崇敬,東西轅門的石板路是川陜古道上的金牛道。
東西兩邊有東西廂房,東廂房建于263年,清嘉慶八年(1803年)重修,房內供奉趙云、馬超、黃忠、魏延、李恢、姜維、王平、馬岱、馬忠和張嶷等10尊塑像。西廂房內供奉法政、鄧芝、呂義、蔣琬、董允、劉巴、許靖、楊儀和李福等文臣的塑像。
墨林是一個石刻書法寶庫,這里匯集了歷代后人對諸葛亮的崇敬與緬懷。現存的仿草廬應該是在原址上建立的現代景觀,傳說是諸葛亮觀魚納涼、陶冶情操、運籌帷幄的地方。崇圣祠東南有一座高高的亭臺被稱為琴臺,相傳是諸葛亮北伐時期閑暇之際在這里撫琴。
武侯祠除了宮閣殿臺,還有許多千年古樹名木,有漢柏、漢桂、旱蓮、銀杏、臘梅和凌霄等數十種,其中漢古柏64株,漢柏栽植于景耀六年(263年)。景區最珍貴的旱蓮屬木蘭科,每年仲春先花后葉,花期長達半個月,是世界上稀有的奇花異木,現在已成為漢中市的市花。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50元,通票(含武侯祠、馬超墓、天下武侯祠展覽館、冷兵器博物館、郡丞府)70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江湖建議買通票。
交通:導航搜索“武侯祠”,西安自駕不走高速沿108國道直達,高速走G5京昆高速(西漢高速)謝家營立交轉G7011十天高速倒108京昆線即可。漢中自駕走108國道即可,四川廣元走G5京昆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