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5次不過處理方式—考5次不過處理方式 知乎
10月13日,國家郵政局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全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0%。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擴大綠色產品供給,進一步降本增效。同時,提升可循環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實效。
全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已達到目標
減少二次包裝比例、推進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回收復用瓦楞紙箱……這些都是國家郵政局“9218”工程中的主要內容。按照規劃,到年底前,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90%,深入推進過度包裝和塑料污染兩項治理,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的郵件快件達到10億件,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8億個。全系統全行業按照“禁、限、減、循、降”治理路徑,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推進紙類包裝回收復用。
在今天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郵政局公布了“9218”工程 “成績單”。截至9月底,全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已達到目標,使用可循環包裝的郵件快件超8億件,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超6億個。
大部分電商快件在平臺服務中未設立綠色包裝選項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綠色快遞包裝一直在推進,但是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感覺很少用到綠色快遞包裝。對此,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林虎介紹,2020年以來,國家郵政局聯合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綠色產品評價 快遞封裝用品》《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等法規標準政策,明確要求寄遞企業要采購使用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綠色包裝產品。
根據今年5月份國家郵政局組織全國性派件包裝大抽查數據測算,郵件快件包裝物標準率超過75%,尤其在減量化方面成效明顯,全行業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包裝箱瓦楞紙5層減為3層,減量達40%;膠帶寬度60毫米減至45毫米以下,減量達25%。
林虎表示,盡管政府部門在法律制定、標準出臺、政策引導等方面加快推進快遞綠色包裝治理,但大多數僅限于寄遞行業范圍,對上下游企業、行業約束力不強或者沒有約束力,并未形成全鏈條的治理體系。數據顯示,占比超八成以上的電商快件在平臺服務中未設立綠色包裝選項,消費者無法自行選擇。
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繼續推廣快遞綠色包裝,強化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
提升可循環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實效
林虎介紹,目前社會普遍認知上的快遞廢棄包裝其實是由商品包裝、電商包裝和寄遞服務包裝等混合構成的。從材質上看,分為紙類和塑料類兩種。封套和包裝箱等紙質類包裝廢棄物,已通過社會化回收、網點回收、驛站回收方式,90%以上可實現資源化利用。包裝袋、充氣填充物等塑料包裝廢棄物,因重量輕價值低,難以實現資源再利用,絕大部分混入城市生活垃圾清運,列入低值物回收類進行焚燒填埋處理。總體看,當前快遞廢棄包裝主要依托社會化回收和處置體系。
同時,相比快遞業務量而言,可循環包裝的使用占比整體較少。林虎表示,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包裝成本高。以可循環包裝箱為例,采購成本是同規格紙箱的15至20倍,再疊加回收、清洗、損耗、調撥等運營管理成本,相較普通紙箱,平均單次使用成本大為增加。另一方面是消費端回收難。部分消費者尚未建立循環快遞包裝的消費習慣,綠色理念意識不強,對于可循環包裝回收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較為普遍,難以形成規模化使用和回收。
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加強部門溝通協作、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擴大綠色產品供給,進一步降本增效。同時,加大綠色宣傳力度、營造綠色用郵氛圍,提高消費者認可度,提升可循環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實效。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