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巖是人工還是自然(銀子巖是人工還是自然生長)
銀子巖在陽朔西15公里處,出陽朔,就是著名的十里畫廊,只能說人在畫里游,路兩側鱗次櫛比全是形態各異一座座獨立的山峰,巖熔地貌形成的這一座座,唯有腳下偶爾的相觸,眼見的除了獨立還是獨立,如同樹林,根也許相連,可是絕對的全是獨立一體,這也就注定了每一個矗立都是唯一,有直如筍;有圓潤有加的;有如翩翩蝶的,就是那有名的蝴蝶泉了,從山體中間的洞口進去,里面有泉流淌,還可以通過相連山之間人工架設的空中橋,從一邊到另一邊;還有一個山體呈半圓的,中間空了,似彎彎的月落在了山體里,就是有名的月亮山了。
如同行的一位說的,這里的山隨你看,看什么就是什么了,看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會成為什么,是啊,各人的角度不一,想象不一,所謂三分想,七分想的,你覺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這里也已經是世界攀巖基地,眼看著清秀的山似乎親切的如身邊的最愛,如果真的爬上去,看著就好難。
至于大榕樹景點,沒有去,看介紹,看外圍,也就是以一棵古老大榕樹為主題的公園,植物形成的圍墻里隱約可見嬉戲的人。
工農橋,一個好有時代特色的名詞,如果在遇龍河漂流,終點就是這里了,河水緩緩流過,一個一個的竹筏分列河側,這里的筏也真的如名是竹排的,一個凳在筏中間,游人不可以輕易在上面走動的,安全原因。不像我在漓江上的,名為竹筏,其實已經改用機動馬達,筏也是高分子塑料的長管扎在一起的了,已經機械化了。
陽朔精華的景點大多匯集在這一條十里畫廊兩側,也還有許多分散在其他地方,像世外桃源等的,因為時間關系,在這里除了銀子巖和漂流是計劃的,其他的只能相看兩不厭,以待下一次的相約了。
這里所說的巖實際就是洞,且都為巖溶洞,銀子巖是這些里相對年輕一點而且規模大的,洞前一尊財神,兩側“有了銀子巖 一生不缺錢”,忽悠人呢。
臨時拼起來的這個團,進洞就散開了,按照一慣做法,我把自己始終處在兩個解說之間,這樣既避免了人群擁堵在一起的不盡興,也能相互補充的一次性聽到兩個解說員的解說。
解說員通常是景點自已的編號解說員,但是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盡管同在一個管理團隊里,這之間的區別如果不在意很容易忽略,最后只落個跟著一直跑到底就結束了。我們進洞那個解說就沒有后面解說的好,所以后來我基本跟著后面的了。
把自己放在兩個解說之間,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找游人最少的片刻拍照,可以拍到想要的東西。
洞里電腦微控五彩霓虹燈光,把奇異石按照人為的理解更加側重的惟妙惟肖,置身于洞中,而你就在山體中間游蕩,你的上面是山頂,你的腳下是山體裸露的出來的空間,或者說你只是在巨的巖石腹,你只是游離在其間的分子,渺小與偶而的奇妙。
洞里石最大的特色就是電筒光過去就會有閃閃發光,如夜空里晶亮的星星,熒光隨著光束的亮度會愈加晶亮,不知幾何年數才能夠形成的各式或柱或片或連綿或獨立的石撲面而來,應接不暇。
銀子巖三寶:荔浦芋王,銀子鉆石,乾坤傘。進洞迎面是一個人高的上小下大的一個大芋頭,暗褐的石體,形狀還真的特別像。一路走,隨著臺階的上下,一路的精彩紛呈,頭頂也會適時的有人工的幻彩,五彩星空就是其中之一,霓虹亮起,星點在石上,迷離如夢。一把巨大的金鑰匙橫亙在側石面,而一群弟子的在佛祖面前聆聽論經,萬里長城更是曲折盤旋,連烽火臺都清晰可辨,還有許多許多這樣太形象的石被賦予了名,不由得嘆服。
在這許多里,有幾處徹底的俘獲了我的眼晴,雖然此后又進過幾個洞,但是再也沒有超越了銀子巖的。
音樂石屏,是一整面細致的石呈直線細密而下,且在一定角度敲擊,會發出聲音的,燈光里,如豎琴靜默,古典而淡雅。
貴妃出浴,是引來了地下水在修建整理后的凹里,一連片如幻多姿的石倒影在水里,幾乎分不實與虛幻,視覺的沖擊和享受在這里已經達到了極致,美的讓人窒息。
而銀子鉆石和雪山飛瀑在這里集中詮釋了銀子巖的原因,一塊半橢圓的鉆石斜倚在石的一側,燈光過處,閃閃發亮。一邊的飛瀑雪白的傾瀉而下,似乎都能聽到水花四濺了的嘩嘩聲。
一般界定洞里的柱形石時,從上而下長的叫乳,從下往上長的叫筍,合在一起統稱石鐘乳,而在洞里從上到下長成實了的一根,通常會起名叫定海神針或者擎天柱之類的,這里在洞的中部也有這樣的獨立于洞天洞地的一根,非常壯觀。
據說現在還讓地理學家迷惑沒有研究的清的,就是那一把乾坤傘了,雖然圍繞這把傘,四周有許多形象的附說,但這傘解說是從中間生長的溶巖,具體鬧不懂,只知道現在還沒研究的清。
壯錦是壯族的一種織物,有著美麗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在即將出洞時那一大片名為壯錦的細密綿長的那樣的石是我最喜愛的了,經過了無數年,原本粗拙的石被歲月梳理成了甚至細如發絲,絲絲縷縷又紋絲不亂,仿佛一陣風過就可以讓它們飄逸起來,真的太漂亮了。
銀子巖是這行程中最漂亮而神奇的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