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昭寺開放時間-呼和浩特大昭寺攻略
4月的呼和浩特還正是春上枝頭的季節,雖然還有點溫差,但絲毫不影響到人們想去逛街的沖動,也包括我這種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游客。從新疆到內蒙古,這是一段神奇的旅程,在呼和浩特的市區,我被這座寺院深深吸引。
呼和浩特大召寺
呼和浩特的第一站是大召寺,呼和浩特的大召寺與拉薩大昭寺雖一字之差,但兩個都是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到了大召寺的門口才知道,原來大召寺去年一直在關閉修繕,直到上個月才重新對外開放,一切就是這么巧,我想,這一切都是緣分。
呼和浩特大召寺
元朝是中國宗教萌芽的一個重要時期,明朝的時候各種宗教開始四面開花結果。在元朝時期傳入、回族在元朝形成,藏傳佛教也是在元朝時開始走出西藏。涼州會盟是藏傳佛教外傳的一個轉折點,忽必烈和八思巴是早期的推動者,到了后來影響歷史的人是阿拉坦汗(此處省略幾萬字)。
阿拉坦汗雕像
阿拉坦汗是一個政治家,也是一個佛教徒,大召寺最初便是由其所建,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藏傳佛教寺院,因此現在大召寺門口的廣場上有一個阿拉坦汗雕像,以此紀念這位歷史英雄。
呼和浩特大召寺
不同于傳統的藏傳佛教寺院,但又和我們常見的漢傳佛教寺院有較大差別,大召寺具有皇家寺廟的規格、漢傳佛教的樣子,藏傳佛教的靈魂,還有八方到來的游客、香客和信徒。
大召寺山門
大召寺山門對面是一個巨大的牌樓,高約10米,為四柱三間七樓木質結構,是呼和浩特現存規格規格制式最高的的一座牌樓,上方正中的匾額有“佛照青城”四個大字。
在牌樓對面便是大召寺山門,山門的匾額上寫著“大召無量寺”,蒙語讀伊克召,意思是大廟。其實大召寺從1579年修建以來曾數度改名,最終在1640年定名“無量寺”。
大召寺鳥瞰圖
大召寺的整體建筑風格為明清式,寺院內部采用漢傳佛教的布局,全寺有三個中軸一個大中心,每個中軸院落兩側各有廂房或回廊,此外在九間樓的兩側分別有大白傘蓋佛殿和彌勒佛殿。
從山門殿依次為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九間樓;
山門殿后右側依次為菩薩殿、玉佛殿;
山門殿后左側依次為乃春廟、藏經樓。
天王殿
過山門殿后第一個是天王殿,大召寺內的四大天王與常見的漢傳佛教天王造像風格無異,旁邊兩側有鐘鼓樓,穿過山門殿后是菩提過殿。
菩提過殿是個比較少見的佛殿樣式,佛殿的中間不設佛像,而是一個可以穿越其中的走廊,遂稱“過殿”,菩提過殿的中間有一個轉經筒,也是全寺最大的轉經筒,轉經筒兩側分別是藥師殿和護法殿。
菩提過殿
穿過菩提過殿便是整個寺院最大的建筑,即我們常說的大雄寶殿。大召寺的大雄寶殿非常有特色,大殿的建筑采用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結合的形式,整個大殿由經堂和佛殿組成,外部樣式是明清建筑風格,內部卻是標準的藏傳佛教布局,前面是經堂后面是佛堂。
大雄寶殿
清朝順治皇帝迎五世赴京時,曾歇宿于大召寺過,后康熙皇帝時期又重新大召寺大殿,即現在的樣式,現在大雄寶殿佛龕前還有“皇帝萬歲”金牌,大召有一時期被尊為“皇廟”。據說大召寺大雄寶殿屋頂的琉璃瓦和紫禁城的琉璃瓦是一樣的,在大召寺內隨處一個角落望去,儼然一副皇城的感覺,斗拱數量,屋檐走獸雕像都顯示著寺院等級之高。
大召寺墻壁的度母像和六道輪回圖
大雄寶殿屋檐
大雄寶殿經堂后的佛堂內,供奉一尊2.55米的銀鑄釋迦牟尼像,全身由3萬兩純銀鑄成,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銀佛之一,因此也是銀佛寺名稱由來。
在銀佛像座前的兩根巨大柱子上,分別盤旋著兩條高約10米金色蟠龍,由下上望,雙龍對翔,張牙舞爪,盤旋布上,作雙龍戲珠狀。
以上的銀佛、盤龍雕像和經堂墻壁壁畫,統稱大召寺的三絕,這些都是明代的歷史遺物,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觀賞價值。
大雄寶殿前青銅獅子
大雄寶殿門口有兩座青銅獅子,是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7年)鑄造,兩座獅子像成昂首狀望向天空。
九間樓
從大殿廣場前的兩側小門,可以通向大召寺兩邊中軸上的佛殿,以右側的菩薩殿和玉佛殿最為壯觀,菩薩殿和玉佛殿也算是大雄寶殿外最值得參觀的兩個大殿之一。
菩薩殿內的千手觀音
觀音菩薩是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共同供養的菩薩之一,大召寺有一個專門供奉觀音菩薩的佛殿菩薩殿。菩薩殿內供奉一尊高約10米的千手觀音像,十分威嚴壯觀。在佛教看來,只要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 "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菩薩殿后面是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著一尊由二十多噸整塊緬甸玉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像,玉佛高4.2米,寬3.3米,上面鑲有紅寶石、藍寶石、托帕石、瑪瑙等20多種寶石,總計4.8萬顆,其中光袈裟上便鑲嵌著4.1萬顆紅寶石。
大樂殿即彌勒佛殿
其實去年一年大召寺都在做封閉施工,直到上個月的中旬才對外開放,因此現在還有一些佛殿是在施工狀,截止4月26日,大樂殿院內還在做路面硬化,但是佛殿內部是開放的,可以從后面繞行進入大殿內,大樂殿就是彌勒佛殿。在通往彌勒佛殿門口的大路上有藏傳佛教的三神獸:吉祥的大象,辟邪的牛,勇猛的獅子。
大樂殿前的三獸
可能是還在施工的原因吧,現在大召寺的回廊上還堆著好多佛像和雕像,也側面說明了大召寺歷史悠久和文物及藝術品的眾多。大召寺另一個中軸是以乃春苗為中心的佛殿建筑,包括藏經閣和大白傘蓋佛殿,大白傘蓋佛殿殿內有一副巨大的壇城沙畫。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最獨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藝術。每逢大型法事活動,寺院中的喇嘛們用數百萬計的沙粒描繪出奇異的佛國世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日乃至數月,繪畫完成后會被掃掉,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細沙將被裝入瓶中,傾倒入河流中。當然大召寺的沙畫壇城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沙畫而保留的。
大召寺八塔
大召寺還有一組重要的文物是在寺院的外部,就是位于山門殿右側的八座藏白塔,每座白塔都有含義和名字,據說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八大功德而建。
大召寺門票35,包含對面席力圖召的聯票是50,兩個寺院雖然僅一路之遙,但卻是兩種不同感覺的寺院,關于席力圖召的介紹請見我另一篇文章。
關于我自己,一個非典型性獅子座的九零后,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喜歡美劇喜歡貓,喜歡奇奇怪怪的歷史,世界很大,關注《十三而已》,生活不止眼前的只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