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天生橋旅游攻略一日游;保定天生橋景區暫停開放
熱愛旅游的朋友來說,不僅對桂林熱門旅游景點追捧,對風景旖旎而鮮為人知的景點,也依然充滿了激情。為此小編搜集整理了一個桂林的小眾路線,此處地貌獨特風景優美喜歡的小伙伴們不妨結伴走一走。
有一種橋叫天生橋
橫跨在山與山之間
似斷非斷
先給大家上一波圖
感受一下天生橋的畫風
各地天生橋
▲
貴州云門囤天生橋
位于中國最大的水路天生橋景區——云門囤風景區
▲
貴州銅仁市城北川硐鎮天生橋
▲
貴州高屯天生橋
▲
貴州水城縣金盆鄉干河天生橋
▲
“亞洲之最”稱號的重慶武隆天生三橋
▲
河北保定阜平"天生橋"
河北省保定阜平"天生橋"風景區在山西五臺山與河北省阜平縣交界處,是深藏在太行山中北段深處的一處凈土桃源,它擁有眾多值得驕傲的頭銜: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天生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最大片麻巖天生橋、北方最大瀑布群。
▲
河北太行山天生橋
▲
南京溧水天生橋
這么多天生橋你看眼花了嗎?
其實這樣的地方,桂林也有!
99%的桂林人不知道!
???
興安白石天生橋
桂林興安白石天生橋位于興安縣白石鄉政府南面3公里處,處在湘江源頭巖溶峰叢洼地中,屬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
白石天生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江源天生橋群奇觀,一公里之內就集四座天生橋于一體,氣勢恢宏,具有“雄、奇、險、秀、幽、奧、曠”特點。從其密集度而言,它超過了有“亞洲之最”稱號的重慶武隆天生三橋。
▲
徒步天生橋是一條休閑線路,很適合新手練習徒步及露營技巧。一般選擇從高尚進,從白石出,行程需要兩天。
▲
這里有一條可供行走的小道
▲
經過這里的時候尤其需要注意
轉彎處很窄
一不小心就掉到水里了
▲
這里的水很清
▲
天生橋是以巨大石山為拱梁,橫架于溪流江水之上的橋形山體。地下河流長期侵蝕巖層,導致巖石溶蝕、塌陷而成,是地下水精工雕刻的地質“藝術品”。喀斯特地貌區是“誕生”天生橋的“多發區”。
▲
這一景觀距桂林市區86公里,位于興安縣白石鄉政府南面3公里處,處在湘江源頭巖溶峰叢洼地中,屬典型的巖溶地貌景觀。
從其密集度而言,超過了有“亞洲之最”稱號的重慶武隆天生三橋。這里的橋高達40至100米,跨度30至60米不等。具有“雄、奇、險、秀、幽、奧、曠”特點,由連成一串的天然溶洞形成,洞連洞,洞生洞,橋連橋,橋生橋。
▲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巖溶旅游研究與開發中心專家評價,白石鄉的天生橋群極為罕見。該景觀已引起地質學家及旅游業者的關注。
天生橋附近還有上桂峽水庫、湘江源頭及保存完好的明朝古村落——水源頭秦家大院等景點,此地是銀杏之鄉,秋天景色絕美。
推薦徒步線路
白石鄉——門家村——大路村(大路口村)——天生橋——大路口村——秦家大院(水源頭村)
只對天生橋和秦家大院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也可以選擇天生橋—秦家大院一日游哦!
秦家大院
“水源頭”相傳為唐朝大將軍秦叔寶的后裔之村,故又稱“秦家大院”。唐末戰亂,始祖從山東移居而來。另有一說,言400年前明洪武年間,山東一被貶秦姓官員攜家帶子千里跋涉來到桂北,多年后其中一支喬遷于此,至今已繁衍13代。
▲
秦家大院學風鼎盛,人才輩出,先后通過科舉考試出武狀元一人,文科進士十數名。有“進士村”之美譽。解放后,大、中專畢業生100多人,在外工作人員300余人。村中現有住戶112戶,村民385人
▲
大院房屋七巷八組。目前村中依然保留有明、清代風格建筑23棟30座,格式統一,遞進布局,石板鋪地,門窗鏤花,梁雕棟畫,飛檐高挑,構筑成既獨立又關聯的建筑群落。
▲
格局獨特的水源頭村四周群山環抱,村前小溪潺潺。古村格局分前街、中院、后園,街巷主次分明,房屋鱗次櫛比,瓦桅交錯,要隘處有守護閘門。村旁有古石橋、古磚塔和古樹名木。
▲
秦家大院占地15000平米,是一座長120米,寬60米的方形院落。門前蹲“青龍”“白虎”一對石獸。上方二匾額書“武魁”“文魁”。 “武魁”匾為嘉慶十二年(公元1808年)皇帝御賜。
▲
大院內設置了防火、防盜、防洪的完整系統。現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老屋是明朝洪武年所建,門窗木床房梁都有精美的雕花裝飾。
院中正廳堂前,曾可見一塊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建房時同年教諭陳憲詔與借補訓導容易道會送給秦文炳的“世德作求”大匾。此大院曾歷經三次火災,至使古屋損毀嚴重。
▲
這里也種植著許多銀杏樹
▲
專家有言:水源頭村這般保存完整,具有較大規模的明清建筑群,在廣西乃至全國都不多見。因秦家大院古文化內涵豐厚,曾多次被電影界選為外景、內景拍攝場地。央視播放過的《歷史的選擇》、《大圍剿》及紀實片《白果之鄉》、《訪古探幽看白石》,都選擇這里為拍攝中心。
▲
腳踏在秦家大院的青石板,濃濃的古風突入心中,抬眼望去,似乎變遷的只有遠去的歲月,斑駁的墻壁、灰色的瓦片、滄桑的飛檐,依舊停留在那個久遠的年代。這里的人們靜謐而安詳地生活著,純樸而悠然,仿佛未受外界的紛擾。
這么好玩的地方,是時候約起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