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老城沉到江底了嗎_豐都鬼城被淹前照片
時光匆匆流逝,
離2001年已經過了近15年,
那時的小編還在上學,
生活多姿多彩,
去后壩踢球騎自行車,
去豐都中學的后山(雙桂山)捉迷藏,
去河邊的船背梁捉螃蟹,
偶爾在老師的帶領下到豐穩壩春游,
一切都那么單純和美好。
有時,真會愿意去相信一些時光倒流的影片,
回到那個童年無忌的時光,回到那座只屬于記憶的小城。可幻想歸幻想,只能用這些泛黃的老照片,勾起僅存于腦海中的回憶了吧。
現在跟著老照片,一起回到過去吧。
我們第一站前往老城的公園。
公園門前的牌坊,不論是去公園游玩,
還是到爬名山、天堂山、雙桂山都要經過。
進入牌坊后,右邊的小門進去,才算正式進入公園。
公園里有許多的涼亭,它們由小拱橋連接,下面是一道小小的水溝,水溝里一到春天就會有很多小蝌蚪。
公園最里面就是烈士墓了,清明節時學校總會組織前去掃墓,向英雄們致敬。
逛完公園,就前往旁邊的后壩,后壩在那時,可是縣城人民運動娛樂的重要場所,吃著雪糕和泡雞爪,租一輛自行車,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
縣城里的許多重大活動都在后壩舉行,廟會、運動會等等,小編記憶最深的就是每年的展銷,一個個店棚占滿了整個后壩,小吃、衣服、書籍、游戲機什么都可以在里面買到,那時候的羊肉串吃起來跟現在的味道可不一樣。
從后壩一直沿著商業場往河邊走,就會來到豐都的城標。
最先路過的就是新華書店和豐都百貨公司。
右邊這棟樓就是當時的豐都百貨公司。
新華書店雖然不大,但對于那個信息貧乏的年代,書本是人們獲取知道的唯一途徑,所以總會有許多人擠在里面。
再往前走,就是豐都城標“鬼腦殼”了。
在鬼腦殼的旁邊,還有當時唯一的所“鬼鬼迪吧”,趕時髦的年輕人都會去那里蹦迪喲。
豐都城標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那個樣子哦,其實還有一段演變的過程。
很久以前的豐都城標,就是一塊寫著豐都兩字的石碑↓↓
88年首屆廟會時豐都城標裝飾后的樣子。
最后它演變成了豐都人口中的“鬼腦殼”。那時候一到傍晚,“鬼腦殼”邊就會坐滿乘涼的市民,小孩嬉戲玩樂,大人邊織毛衣邊聊天,人群絡繹不絕,梯子前熱鬧非凡。
沿著城標前的大梯子就到河邊了,那時候的長江水可不像現在這樣平緩,水流湍急。
很久以前,人們都在河邊洗衣服。
每年到了夏季的洪汛期,漲水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雖然水都淹到家門口了,大家還是樂在其中,每次漲水后,河水帶來的泥沙都要讓大家花費大量的時間清理。
漲水期間的麻柳林大橋,那時候的河水帶著大量的泥沙,真的很黃。
大水退去后,船背梁就成了大家玩樂的地方了。
客運碼頭經常能看見外國游客的身影。
那時候的豐都縣委和政府可不在一起,中間隔著一道小小的巷子。
再一起去看看那個時候的縣委政府吧。
中國銀行的上面和后面就是豐都縣委啦!
這棟樓進去后就是豐都縣政府,里面有許多個小的院子組成。
進入政府院子后,沿著路走就能看見這道小門,
這個小門里面就是豐都公安局哦。
那時候的單位門都很小,法院也是如此。
位于商業場的名山政府就相當于現在的三合政府喲。
去看看那時候縣城里的僅有的兩所中學,
豐都中學和平都中學。兩所學校的操場共用后壩,上體育課都是去后壩。
平都中學的對面就是全縣最好的賓館豐都賓館,那個年代可是高大上呀。
最后再沿著小路,走一段消失的古城墻吧,
猶如消失的老城,給我們留下的只有這照片中漸行漸遠的背影。
2001年9月8日,隨著19響禮炮的轟鳴,20多輛大貨車滿載家具開始,
擁有1900多年建縣歷史的豐都老城,在那一天慢慢離我們遠去……
那僅僅只有0.9平方公里的老縣城消逝,
卻包含豐都人對三峽大壩建設的無私奉獻。
移民搬遷過程中罕見的珍貴照片。
隨著一棟棟樓房倒下,拆遷后的廢墟永久沉睡于江底。
現在,我們有著一座嶄新的新城,
15年的時間,它已經越來越成熟,面積越來越大,城市景觀越來越美。
過去雖然美好,但未來更令人期待,
豐都的變化日新月異,生活在這里感覺非常幸福。
不知大家有沒有相同的感受。
在這里,
跟過去說再見,
對未來說你好!
(圖:何良樹,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未經本人授權,嚴禁用于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