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燈塔圖片-中國十大燈塔
中國的好望角一威海成山頭風景區
作者 :褚麗君
成山頭,又名“天盡頭”,位于威海榮成市成山鎮,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成山頭三面環海,是南北黃海的交接處,距南北國際主航道僅5海里,與韓國隔海相望,直線距離僅94海里。是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是中國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初升的地方”,有中國“好望角”之稱。成山頭景區內最高海拔200米,景區群峰疊翠,大海浩瀚碧藍,峭壁巍然,巨浪飛雪,氣勢恢宏。
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2年批準為國家4A級景區,2004年成山頭景區更是作為祖國邊陲入選中國國家名片,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與海南三亞灣、臺灣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201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海洋公園。
成山頭常年經受大風大浪和風暴潮的襲擊,山石被海水打磨的園滑且奇形怪狀,形成了獨特的海岸線。
天盡頭是成山頭景區標志性建筑,是中國地理方位上的“角之極地”。在成山頭上立著一塊半截“天盡頭”的石碑,此碑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成山頭時,命丞相李斯寫下了“秦東門天盡頭” 篆刻立于成山頂峰,由于年代久遠,上半截有字部分沉入大海不知去向,現存山頂的殘碑底座高120厘米,寬145厘米,厚75厘米。
天盡頭北50米處有一巨石為海龍石,因形似巨龍出海而得名。據傳此石原為天界青龍,為保護本地漁民對抗天條而被鎮壓于此,百姓深感其恩并自發組織祭拜,數萬年后青龍逐漸化為一塊龍形巨石,繼續護佑當地百姓,從此處望龍首、龍角、龍身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恰似一條巨龍從海底扶搖而上,氣勢恢宏磅礴,正所謂:鮫龍出海任遨游,驚濤駭浪不低頭!
海面上有許多飛翔的海鷗,游人站在天盡頭的平臺上,將食物灑向空中,海鷗非常準確的撲向食物,甚至還會搶奪游人手中的食物,那海鷗展開強勁的雙翅在藍天下上下翻飛,從你的頭頂掠過,可以清楚地看到海鷗圓圓的眼睛和漂亮的喙,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色。
這里是黃渤海分界線 ,海面上清楚的看到兩種不一樣顏色的海水交融。
古時成山頭被認為是日神居住地,據《史記》載:姜太公幫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公祠。公元前219年與210年秦始皇曾兩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 ,修長橋,求尋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址、秦代立石、射鮫臺,秦丞相李斯手書“秦東門天盡頭”等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
秦始皇兼并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后于公元前219年和210年兩次東巡成山頭,祭拜日神,并且在這里留下了全國唯一的始皇廟。
傳說秦始皇手下方士徐福為討始皇歡心 ,騙其說:東海里有三仙山 ,那里有長生不老之草!秦始皇信以為真,撥給徐福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金銀 讓他尋找仙草。徐福找不到仙草,便又騙始皇說:東海有一條大鮫保護仙草,阻礙在海面上,不能靠近仙草。始皇求藥心切,遂召集射手趕到成山頭 ,站在海邊的一塊大礁石上箭射鮫魚 ,這塊礁石得名射鮫石。
1874年英國人在成山頭東端建了一座高16.3米的燈塔,燈光可以照射21海里,至今還可以正常使用。
望海樓
成山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隋唐、明清均有兵事發生。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最后一戰黃海一戰,就發生在成山頭以東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師愛國將領鄧世昌就殉國在這里。
建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萬里、喬石、彭真、田紀云等以及國內外著作家、藝術家先后到此觀看。
手書“心潮澎湃”。
手書“敢與鄰國鄰區比高低”。
一九八四年秋,總書記視察成山頭時,被成山頭的雄偉氣勢所鼓舞,他高興地說:大海的對面是韓國和日本,他們都是我們的友好鄰邦,雖然他們的國家有的還不如我們的一個省或一個區大,但他們的發展比我們強,你們這個地方很有靈氣,只要搞好改革開放,樹雄心大志,敢為人先,就一定率先發展起來,我們中國人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他們!為了勉勵我們努力奮斗,他揮筆寫下“敢與鄰國鄰區比高低”九個寓意深長的大字。
成山頭,天盡頭,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陽光照耀在祖國大好河山的每一寸土地,看吧!陽光下海鷗振翅高飛,游人盡享這美好時光,祖國的天盡頭一定會越來越美!
作 者 褚麗君
2023年6月17日
編輯: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