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圖中文版
2024-01-21 21:27:27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只所以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與其形成原因和半島地形有關。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湖泊主要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其形成年代大多在第四紀冰川時期(也稱冰河時代)。是由于冰川的刨蝕和搬運作用,在陸地上形成低洼地帶或是堵塞河道,冰川融化后水流潴積,最終形成湖泊。一般分為冰蝕湖和冰磧湖,不過在現實的世界,這些湖泊的形成往往兩種作用同時存在。
在第四紀冰期,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被冰川覆蓋。在地勢存在起伏的地區,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向地勢較低的地方滑動,從而對地面形成刨蝕,形成冰蝕盆地和谷地。這些攜帶冰磧物的冰川在地勢平坦的地區,由于喪失重力作用,逐漸堆積起來。堆積物的上面逐漸形成盆地,如果冰磧物正好堆積在原有河道上,則會在自然堆積的冰磧物水壩上游形成天然水庫。當冰期過去之后,冰川逐漸融化,水流逐漸在冰川刨蝕和堆積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和盆地中潴積起來,于是湖泊就形成了。一般來說,山區的多為冰蝕湖,臺地、平原地形則主要是冰磧湖。
至于為什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大多在河流的上中游,這其實與其地形有關。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側,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自北向南縱貫全島。因此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地形崎嶇地勢高聳的山地,而在東側則是地勢平坦的臺地、平原。山區的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容易產生滑動,而在平原地區重力產生的拉動作用逐漸消失,而地面的阻力作用則不斷增強。因此冰川滑動在離開山區進入平原后,在一定范圍內就會停止。這就是為什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大多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而不是河流的下游地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