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的鬼特別多_上九華山最忌諱什么
九華山: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邀長江,方園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間古剎鐘聲,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
神奇靈秀 九華山
唐開元年間(公元719年),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來此修行,因其生前逝后種種跡象酷似地藏,所以被認為是地藏菩薩應世,尊為金地藏,于是九華山稱為地藏的道場,與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合為佛教四大名山。歷代高僧肉身是九華山的一大特色,在常年濕潤的氣候下,高僧圓寂后肉身一直不腐化,非常神奇,現在可供朝拜的有五尊肉身。
九華山 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
地藏禪寺
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五峰。天臺,天柱,獨秀,花臺,云外峰如臺似柱,聳入云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神工鬼。山間秀溪縈環,銀瀑飛,景色迷人。優美傳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聲更富山水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
九華山古建筑群
九華山古剎林立,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九華山
山上寺廟遍布,推薦三個游玩寺廟:百歲宮、肉身寶殿、化城寺。
百歲宮
萬歷年間,五臺山僧人海玉,字無瑕,云游至九華山。”初住東巖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
僧人海玉
無瑕在此,以野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20余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文物一級藏品。無暇圓寂于天啟三年(1620xx年),享年110歲,世稱百歲公。
時過三年后,恰逢王欽差來山進香,夜見霞光,因起視之,見無瑕結迦趺坐,面色如生。于是將肉身涂金保護,在庵內供奉,并奏聞朝廷。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敕封無瑕為“應身菩薩”,并題額“為善為寶”,賜無瑕肉身塔名“蓮花寶藏”。慧廣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單接眾,易庵為寺。
百歲宮
海玉,萬歷年間到九華山在東崖峰北摩天憐結茅而居,取名“摘星庵”。天啟3年9月14日,海玉安詳而逝,終年110歲。眾徒將其置于缸中。天啟6年,他的徒弟屢見缸中透出霞光,于是開缸,見其顏面如生,于是涂漆供奉。傳說民國初期,百歲言舉辦大型法會,香客多,齋堂缺少飯碗,每每排隊用餐,影響佛事。
香火旺盛
情急之時,突然江西景德鎮瓷窯廠師傅送來一車子共4800只百歲宮碗。這是怎么回事呢?
據送碗的師傅講:九華山一位形體枯瘦的老法師來到窯廠,連坐三天不說話,廠里人問老人,是否要錢造廟,要多少錢?老人說:我不要錢,我要一支筆,一只碗。想寫幾個字。放在你們窯里燒,結果出窯時,所有的碗上都有“百歲官“的字樣,一點數量,4800只碗。于是便送到九華山百歲官來。這些印字的碗,出家人都討去留作紀念。現佛教學會尚存一百只左右,上述都是康熙五十六年的事。現九華山文物館,有展覽印字的碗,讓游客觀看欣賞。
百歲宮大殿
大殿背后
百歲宮的建筑極富特色,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充分利用山勢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勢樓層由低爬高,層層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變的迷宮。官殿宇宏偉,法相莊嚴,香火旺藍。殿宇與山體有機結合,巧奪天工。
百歲宮
我們先從外延開始,有百歲泉,放生池和兜率院。都率院是一處山亭,亭內原供“皆大歡喜”形像的彌勒佛,佛經上說彌勒住在兜率天,所以小山亭題額為“兜率院”,有以山亭作寺門之意。
現存百歲宮為清代民居式建筑,坐北朝南,充分利用南高北低地形,樓層由低爬高,層層上升,建成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寮為一體的走馬通樓,建筑面積近2500平方米,遠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
百歲宮
大殿利用自然巖體龍頭石為基梁,建筑與巖體巧妙結合,匠心獨運。從山門正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層樓,而大殿東側廂房是兩層樓,通高10米,從大殿后門看,東側墻高25米,為5層樓。
鐘樓
大殿屋頂為完整的皖南民居式四落水頂,內部殿宇宏偉,禪房多變,曲折幽深層層相通。大殿進深14米,寬19米,天棚建有獨具一格的“九龍戲珠”藻井,佛龕循地勢筑在長4.5米、高2米的巖石上;4個樓層內有磐石鑲嵌、巨巖橫陳,殿宇與巖石、山峰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百歲宮建筑為九華古寺建筑的代表,在現存寺廟建筑中極為少見。
百歲宮
霧氣朦朧中的百歲宮景色
霧氣朦朧中的百歲宮景色
由大殿側門可進入同一樓層的肉身殿,供奉著裝金的無瑕和尚肉身。他頭戴蓮花寶冠,身披朱紅袈裟,頭部大小與常人相似,身軀已干縮如孩童,端座蓮臺之上。
無瑕和尚肉身
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為無瑕禪師做相貌復原,再現了這一明代佛教高僧的真容。
據說,這種金身,是把尸體放進陶缸,用石灰封口,缸外放木炭,再用文火烘烤數十日才制成的。置于空氣中已有350多年,至今不腐。據說,九華山原有七尊裝金肉身,十年動亂中有六尊被毀,無瑕肉身是由一位和尚藏于山洞中才得以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