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游玩攻略;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旅游有限公司
地下畫廊位于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境內的留虎峪,九頂蓮花山,是一個長1600余米,天然生成的鐘乳石溶洞。原稱“四門洞”,顧思義就有四個進出口的地下洞穴,因洞長如廊,景觀奇特,隨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又將其更名為“天然地下畫廊”。今已被評為齊魯十大著名旅游勝地之一。
四月十四日,我們一行20余人曾乘車前往游覽,汽車幾經盤旋,于上午十點左右即到達位于山體西側的一個洞口——游覽畫廊的入口處。有一片空場,旁有簡易售票房一間。洞口上方的巖壁上雕刻著由我國當代著名書畫家范曾先生題寫的“天然地下畫廊”的洞名,字體遒勁流暢,深深的陰文,分外醒目。
溶洞天然地下畫廊
在導游小姐的帶領下,我們由此進入洞內,溶洞狹而窄,約一米左右,頂部最高處不過三四米,最低處僅可容人弓躬腰而過,的確狀如長廊,洞中沒有大若八九平米,較為寬闊平坦的地方,與江西省彭澤縣龍宮洞里可設籃球場,容納幾百號人的場地無法相比。溶洞曲曲折折,人入其內,左轉右拐,渾然不知方向。洞內潮濕涼氣襲人,陰森森的,若非人眾,真讓人毛骨悚然。偶有水珠從洞頂鐘乳石上滴下。腳下道路均已修整平坦,險易處,亦設有扶手或護欄,十分安全。
巡視洞中畫景,鐘乳石筍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疏或密,或立或懸,可謂千姿百態,令人驚嘆。最讓游人佇立審視端詳的畫景,遍布洞中。大約三五步,七八步就有一處或在東洞側,或在洞頂,或在地上,可謂形態各異,鬼斧神工。細瞻細睹,或如靈芝草,或人仙人掌,或如玉龍騰空,或如大鵬展翅,或如雄獅面壁,或如神龜翹首,或如觀音送子,或如臥佛安睡……在彩色燈光的映照下,無不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更增添了畫廊的神秘色彩。而“北國風光圖”、“宇宙奇觀”、“南國風情園”、“海底世界”、“杜甫草堂”“貴妃浴池”等畫景則更意味深長,令人神馳思飛,忘疲忘乏忘憂。游動洞之健體悅目,舒心爽神,自不待言。
溶洞鐘乳石
溶洞鐘乳石
入洞時天尚陰不見藍,帶出得洞來已是紅日高照,陽光明媚,環視四周,人已來至山之東側了,下得山來回望洞口,暮然間想起了王安石《褒禪山記》中的名句來:“入之愈深,其境愈難,而其見愈奇。”“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游罷畫廊,頗有同感,是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