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培訓研修總結_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研修日志5篇
為增強少年兒童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將憲法的種子根植學生的心中。3月18日下午4點30分,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思政組全體教師準時相聚云端,參加“人教云教研”第一期學習培訓,聆聽王敬波老師對小學法治專冊的解讀。
第一板塊:相聚云端 把握教材脈絡
王敬波老師從兩個方面對法治專冊進行解析,一是教材的設計思路,邏輯框架;二是教材內容以及與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重點一:法律與道德相結合
王老師說,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道德是高標準的法律。法律和道德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調節社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整個教材的編寫當中,充分體現了二者的有機融合。由此讓學生形成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德法兼修的思想意識。
重點二:法律與生活相結合
王老師說,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法律,熟悉法律,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進行類比。比如國家機構不好理解,就可以類比學校的各種機構。學校有校長室、后勤處、教務處等很多辦公室來維持學校的秩序,所以,國家也要設一些機構來管理社會生活。又如,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通過家規和校紀同法律進行類比,讓學生了解法律和紀律一樣屬于社會規則。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保護合法權益。從而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了法律,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重點三:法律與自身相結合
王老師說,法律對每一位公民有特別的保護,思政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知法、守法、用法的觀念。比如,憲法規定了兒童享有很多權利,但權利有界限,不是絕對的,所以不能濫用權利,更不能侵犯別人的權利。維護權利要依法進行,不能以暴制暴。校園欺凌,是違法行為,嚴重的甚至構成犯罪。教材當中,也提供了一些用法的渠道,教師可以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明白,憲法與每一位公民息息相關,每一位公民既要合理行使權利,更要認真履行義務。
王老師精準的剖析,合理的建議,為思政組的教師們把準了教材的脈搏,指明了教學的方向,從理論的建構到課堂的操作,都發揮了強大的教研引領功能,讓思政組教師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王老師的講座如一場春雨,蕩滌著全體思政組教師的心靈,如一場春風,啟迪著全體思政教師的智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位老師都仔細聆聽,認真記筆記,感受頗豐,收獲滿滿。
第二板塊:以研促教 課堂精彩綻放
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思政組的教師們趁熱打鐵,19日下午通過企業微信,對《王敬波--小學法治專冊的解讀》進行了二次教研。對六年級上冊教材進行歸納,繪制思維導圖,理清教學脈絡,制定可行性教學方案。
云端教研,思想碰撞,激發靈感,課堂精彩綻放。
組長白曉兵老師有感而發:“要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實際出發,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通過案例,教會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楊延鳳、秦紅梅、王云峰三位老教師經驗分享:“做為思政課教師,應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對學生進行法治啟蒙教育。幫助學生認識憲法的重要性,明白生活離不開法律,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目前正擔任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管向英老師說:王老師的課太受用了,有醍醐灌頂,豁然通達的感覺。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會整體把控教材,靈活運用王老師傳授的方法,把抽象的法律知識變得直觀生動,讓思政課堂生機勃勃。
青年教師盛小晨、劉運娜分享感悟:六年級上冊是法治專冊,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領會是很困難的,不知道該怎么入手,擔心課堂上講多了學生聽不懂,講少了老師又表達不清。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感覺有了方向,找到了切入點,主線清晰。
張立旸主任做最后總結,她說,網絡教研,為大家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專家的新理念新視野就像一扇窗,給大家呈現了更精彩的教育前景。大家應該抓住每次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提高專業素養,豐富專業理論,讓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學校放心的思政課老師。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思政組全體教師將勤勉認真、行而不綴,不斷創新實踐,精心引導和培育,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圖文:劉運娜 管向英
審核:毛珍 雷海山
組稿:馬培玉 周珂 劉社峰 紀威 王學康 郭松達 胡長川 王晨 韓培源